第50章 自己还会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重点)(2/4)
宋长宁露出笑意。
宋长安眼神恍惚了很久,这一瞬间,他不知道怎么去形容自己的心。
他也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他已经没法去顾及了,脑袋里一团乱,像是浆糊。
他更不知道,自己应该想什么。
思绪飘到小时候,那是自己四岁的时候,他刚在家启蒙一年,就被父亲送进了常县一间普通的书塾。
书塾拿来前朝统共三本厚册子的诗文,三本加起来一指半的宽度,本是摆在书架子上的,被自己看见拿来消遣,只花了十日的功夫就倒背如流。
学院和书塾的先生无一不夸自己是天纵奇才,自己从未骄纵,依着父亲和书院先生们的期盼,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再到千家诗、孝经四书,五经熟读。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春去秋来,没人知道自己受了多少苦,也没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受这么苦。书院里总是有一些学生嫉妒自己,他们不喜欢自己,甚至设计陷害、诬陷他,宋长安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这么做,但是从未理会过他们。
直到有一日,那些学生对自己扔石子,说自己总是装出一副爱学习的样子,都是为了讨好先生,让十里八村赞誉自己。宋长安脚步停下,他很认真的对那些人说:“我不是为了讨好谁,而是想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先帝荒谬,宠幸外戚佞臣,边关战火纷飞,民不聊生。
宰相杜却高,关内道人士,是大武先帝在位时,庆怀元年三元及第的恩科状元。时年二十二岁。
宋长安的父亲宋子悯,幼年时四方起兵乱,颠沛流离的逃难,因为他失孤失恃,孤身一人,不知东南西北不知讯息,竟然逃到关内道边关正在打仗的宁州。
宁州知州与吐谷浑的蛮兵勾结,封锁宁州,不许进不许出,用一州二十万百姓的性命威胁朝廷。
宋子悯在宁州同百姓饿了几天几夜,险些饿死。杜却高大宰相为了救宁州百姓,同吐谷浑谈判,用自己的命,换宁州城二十万百姓的命。
宋长安后来总听宋子悯说杜却高大宰相的事迹,心中无比倾佩。
这就是他想成为的人。
天子不能守国门,臣子来守。
不能死社稷,臣子来死。
不能救百姓,臣子来救!
在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