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我拿错剧本了(1/3)
金陵原本是旧都,朝中旧部老臣的故居大多居于此地。而后陛下迁都天京,朝中重臣携了家眷均去了天京,留下的皆是看门护院的旁系,在权势这一块,金陵算是中空了,当年的贾史王薛皆在金陵有宅子,现在唯有薛家常住,史家前些年也迁到了京都,唯余老宅让人看顾着。
虽说金陵失去了天都之位,但是作为六朝之地,自然比天都多了些风韵,无论是十里淮河的排场,还是饮食游戏,六朝底蕴远比天朝繁华舒适,也是众纨绔纠结之地。
金陵的纨绔子弟原和京都的不同,都是知根知底,要是攀扯下来,肯定还有姻亲 。而且金陵纨绔都是讲究门第抱团的。
薛家虽然实微,但是余阴犹在,还是正儿八经的皇商。皇商是什么?相当于垄断的大型财团,他们不仅把持了朝中的重要垄断行业例如盐,酒,丝绸,茶叶。其次便是皇上的亲信,日常还有跟皇帝上折子汇报,相当于皇上的耳目。当然它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世袭。
薛蟠父亲早亡,这皇商的名头自然而然的落到了薛蟠的头上,并且还在户部挂了虚职,可谓还没有科举就已经步入了朝堂,作为皇上的亲信培养。不客气的说,薛蟠就是含着金汤勺长大的孩子。
贾史王薛四大家同气连枝,盘综错结。贾府是一门双国公,史家是一门双候且在军中和朝堂极有实力,王家虽然退而求次,但是也在军中掌有实权,薛家有钱是陛下耳目,这四个家族组合起来就是军,政,钱三位一体,组成了多位一体的顶级门阀,贾府还有一女入了后宫,若是诞下皇子可能还更进一步。这便是薛蟠能够在金陵放肆的原因。
薛蟠一边掀开轿帘子,查看四周风景,心中却一直盘算着以后的计划。要想得到了陛下的重视,唯有两个方式,一是让自己的妹妹宝钗入宫选秀,原著中也有过只是失败了。再说现在的薛蟠也不乐意让自己的妹妹进后宫磋磨,二就是科举,只有科举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才能得到皇上的青睐,仰仗先祖的面子和薛家的资源未尝没有柳暗花明的局面。
叶德车驾的很稳当,薛家的标识在头,行人纷纷避让。行了有一炷香的时间,车子在一座巷子下停了下来,薛蟠下了马车,抬头望去只见一座白墙青瓦的宅院,青阶石上一尘不染,绿竹繁花郁郁森森的还伸出墙头,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