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陛下去干什么呢?(1/8)
长安新城。
一座名为“滨海上城”的住宅小区,紧邻正中央那片巨大人工湖的一栋住宅楼……
豫章公主李婉正端坐在书房内,面前桌案上,摆满了各式各样典籍资料,以及笔墨纸砚。
尽管如今,朝廷早已颁布律令,女子未满十八岁,不得成婚生子,否则父母当处罚金与劳役……
可年近二十二,依然尚未婚配,这在整个大唐,特别是皇亲国戚与王公大臣的圈子中,依然算是特例。
用天子与皇后的话说,这是活生生熬成了老姑娘。
可即便如此,一袭淡黄色轻纱长裙,勾勒着那婀娜多姿的窈窕身段,腰系流苏,搭配着那螓首蛾眉的绝美容颜,依然美得如画中走出来的人儿。
一颦一笑,举手投足,更多了些温婉典雅的韵味。
算起来,她已经快两年,没有离开长安城四处游历了。
也不知是因为,离开京城,再也不会见到那个厚颜无耻还总爱在小姑娘面前摇头晃脑吟诗的少年郎,还是因为即便故地重游,也注定只会徒增伤感。
而是自从去年开春,长安大学堂成功创办并且正式招收第一届学生,她便被聘了进去,担任了学堂内的授课先生。
说实话,那长安大学堂,还挺新奇。
纵然她这些年,也算走遍了大唐的大江南北,也是闻所未闻。
除了如国子监与太学那般,教授四书五经圣人学问,除了教授君子六艺,更是开设了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专业学科……
诸如物理学、化学、水利工程学、气象学……
为此,开学之初,还遭到无数天下士子与满朝文武,特别是那群御史台言官及世家门阀出身的官员们,铺天盖地的声讨与弹劾。
毕竟,不仅这样的教化方式,堪称亘古未闻,而且更有消息传来,日后朝廷科举选仕,也将更侧重于从这样的大学堂中挑选。
而且一旦经验与时机成熟,更将在全国大力推行这种新的办学模式,到时候,各地州府,也将会有更多这样的大学堂。
就如同那医学院,如今已经在蜀中以及江南,新建了两所。
而这,终究如同当年科举改革,渐渐彻底堵死了勋贵及朝臣举荐为官的通道,再次狠狠刺痛了那些门阀世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