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寻秦卷终(3/4)
秦的先进和繁华,很自然的心生向往,仰慕文明,不再甘心继续做个野蛮人,收服他们很顺利,基本不费刀剑。
秦二世十年(公元前201年),项少龙再次卸任丞相。萧何以五十六岁的年龄,接任相位。
中科院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也累累硕果。
商品玻璃、水泥被造了出来,冶炼技术也突飞猛进。数学、物理、化学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进步,进一步刺激生物、医药的发展。
商品玻璃被应用于门窗,光学玻璃的出现对光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同时显微镜的出现为进入微观领域打开了大门。
而水泥则为国家的基建提供了更为优质的材料。
项少龙没有刻意追求热武器的出现,因为热武器过度的杀伤力,让他望而却步。但项少龙也知道,只要科技的发展程度到了,这些东西自然就会出现。
如今的大秦,无论经济、军事都是冠绝当代。由东向西、从南到北,地域之广阔,旷古绝今,东南方向伸入太平洋,北方则深入草原,直达人迹罕至的酷寒之地,西方控制西域,只有青藏高原,暂时还没有涉足。相对于人口的稀少,大秦也无力再继续扩张了。
学校、医院被大量建立,人民受教育程度虽然达不到后世那么普及,但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以后普及教育依然是国家政策的重中之重。古往今来,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办教育能办亡国的,教育是稳赚不赔的投资,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
随着识字人口的增多,项少龙又推出了报纸业。但这些报纸是国有的,是作为国家的喉舌,可不是给人用来针砭时弊,妄议朝政的。
报纸向民众灌输国家、民族的概念,也形成了完整的中华民族观念,爱国主义也开始成型。
他为国家设计了国旗、国徽,并把这些都印在了军队的制式军装上,空前地增加了凝聚力,以后这个民族无论遇到什么危难,都能团结一致,保卫家园。
民主思想项少龙是不敢传播的,那会要了自己的命。而且以此时的人口素质,真要是民主了,也就天下大乱了。每一个民族都有他独特的思维方式,民主不是什么灵丹妙药,吃错了,照样毒死人。
时代发展要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作为一个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