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密谋韩国(2/4)
的话放在当时也未必就一定是对的吧。”
纪嫣然对项少龙的话似董非董,好像明白他的意思,但用词新颖。他却又一再否认圣人之言,简直把他视为异类,但一句“尽信书不如无书”让他眼前一亮,这项少龙也读过《孟子》,这不也是圣人之道吗?道:“德治之道实行多年,广被推崇,直到近年法家学说才兴起。”
项少龙道:“实行这么多年,也没见把天下治理得多好。现在还不是四分五裂,民不聊生。我大秦自商鞅变法以来,以法立国,日渐强大。事实胜于雄辩,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此言一出,纪嫣然有种茅塞顿开之感。以前与天下名士辩论,虽然精彩,但终究是纸上谈兵。看出这项少龙与以往所见的才子不同,他懒于空谈,喜欢实际行动。
纪嫣然拜服,道:“嫣然受教了。听将军一席话,才发觉以往肤浅了。将军觉得德治不好,可法制弊病也是可以预见的,上位者弄权,欺压百姓,将军对此有什么看法?”
项少龙一看,这美女还没完了,唠上瘾了这是,自己都说了要去实践,想知道怎么办就出世去做官,总不能解决问题只靠想吧,但也不得不继续说下去,道:“这不是法制的问题,而是法制执行力的问题,如果所有人都能生活在法律框架之内,大王犯法也与庶民同罪,是不就没这些问题了。”
纪嫣然闻言大惊失色,道:“这怎么可能?君权至上,自古已然。”
项少龙道:“现在不行,不代表未来不行;一百年以后不行,不代表一千年以后也不行。就像我说的,社会在发展,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纪小姐刚出生之时还不是什么都不会,现在已经是天下闻名的才女了。你、我,还有这社会都在与时俱进。纪小姐如果有兴趣,不妨走入贫民家庭,听听他们生活的困境,又或去做官,去实际解决他们的问题,一两家的贫困可以靠慈善救济,可全天下的贫困如何解决才是上位者该思考的。无论德治还是法制,到最后还是民生问题。”
纪嫣然今日与项少龙一番交谈,所受启发远胜以往,对项少龙也是刮目相看,道:“得闻将军的高论,嫣然受益匪浅,有机会还要邀请将军来我这小筑与各位才子论政。”
项少龙也不明白这美女怎么这么热衷于论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