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第 69 章(1/8)
到得年末, 洛阳城中比平时更多几分热闹。
寻常人家,此时便是在洛阳生活,也很难说富裕, 日子只说是过得去罢了。但平常再如何难,都是要过年的,新旧之交时, 家中要准备种种衣食物品——所以才有常言道‘腊月里水土贵三分’。
大家都争着去买,而且是必要买,可不就涨价了么。
不过今年有一样好,因为有北伐胜利,大量的牛羊马匹作为战利品被转了回来。马匹和普通人的生活无关, 牛的话, 多数都要作为耕牛使用。只有年岁过老, 以及实在不合适的,才会成为肉牛。
考虑到此时生活水准稍好, 都要吃羊肉,这一批‘战利品’,最让百姓有感触的当然还是羊肉。
朝廷的战利品都是发卖到各方的,大家不能白要,但这么大的量一下涌到市面上,价钱可不就贱了么!
所以就算是平日吝啬惯了的, 今岁年关前, 也记得割几斤羊肉回家。
杨段带着小厮, 在外面食荤小酒店里要了上好的羊肉,叫煮来吃,价钱也不贵。吃过之后,看着天色到了, 便立刻往吏部去了这些日子,他在洛阳见了几位蜀中出身的朝中官员,得了几份荐书,靠着这些荐书,好歹敲开了礼部的门。
招贤令发出之后,不断有各地士人前来。因为这是新帝亲自下的诏书,有政治意图在里面,主管此事的官员也很上心,所以凡是来吏部报道的士人,基本没有被慢待。攒够一批之后,礼部就会组织考试。
根据考试的结果,再去吏部报道,等候分配就行了。
杨段有荐书,当时参加考试就更顺利了,考试出来点了个上中——这是为了修书修史搞的考试。至于想直接做官的,要么通过另一种考试,然后慢慢等官,等到了也只是微末官职。要么留在洛阳用功,到了科举年再参加科举,走正途做官。
燕国继承的是旧唐制度,科举是一直在搞的,而且还发展了科举在燕国,科举出身才是正途!武将也就罢了,文官若不是科举出来的,没有大机缘,是真的很难一级一品地混上去的。
杨段这个‘上中’是个什么水准呢?简单来说,考试总共分出了三等九品,即是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按规定的来说,至少要中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