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第 67 章(1/8)
走水路出播, 最难的就在前面一截。
出夔州、过秭归、至于峡州,这便是连过了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峡’——杨宜君一家,并家人家丁三十口上下, 同杨家的商船一路,于初冬时节走水路出播州,这也是杨家商船今年最后一次出门了。
过西陵峡时,天气清寒, 杨宜君天早便在船首观看自然风光, 不由吟诵《水经注》名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最后以‘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收束。
操船的船老大见多识广, 如杨宜君这般的诗人才子也载过许多。见她如此, 也只是说:“娘子好兴致呵呵, 过得这一路, 之后就好走了——前头不多远就是江陵府,若要往洛阳去, 于江陵府下船, 便有官道可走。”
听船老大这样说, 杨宜君一家都很高兴, 心里松了一口气三峡之险自古闻名, 经过这一段是非常危险的。一些很险的滩头河段,沉舟不知凡几!现在过了三峡, 之后就是有危险, 他们这一大群人,也很有限了。
当然,三峡险归险, 因为水流湍急的关系,行路也快就是了。《水经注》中就说了,‘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然是夸张,却也是有本而来。
感觉上出发没多久,路上略见识了些名胜古迹,就要到江陵府了。
抵达江陵府之后,杨宜君一家便下船,先寻了一家客店歇脚。杨氏族中经商者,在江陵府要做生意,这也是他们的目的地——这些杨氏族人与伙计,将播州特产的白蜡、麻织品等物卖给江陵府这边相熟的商贾,然后又买进一些在西南地区畅销的商品,准备回程。
在准备回程之余,负责这边商事的杨氏族人也不忘记关照杨宜君一家。主要是觉得杨段是个读书人,外头很多事不懂,怕他有地方会疏忽了。
族人找了相熟的商贾,经其推荐,和几个要往洛阳做生意的商人搭伴了。如此人多,要安全一些。然后又给杨宜君家换了马车和十数辆太平车,打点起来,临分别前还道:“叔父,你且行去罢,这一路多见那几个商人如何行事,随他们一样,总不会错。”
在外行路的经验一时是教不完的,让杨段跟着那些常在外行走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