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第 66 章(1/8)
杨段并不是一个对出仕有想法的读书人, 这在当下的士大夫中,不算多,但也不算少。
天下纷乱, 有的人立志匡扶社稷,有的人就见惯了世道残酷、争权夺利,只想做个散淡的人杨段就属于此种,不过他也不是要隐居山林, 做个隐士。更具体一些说, 他是个很纯粹的学者。
招贤纳士什么的,他不在意,但他一直想要参与到修史中, 以史书为后世所铭, 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的——这也是为什么岳父周革在听说‘招贤令’一事之后, 立刻写信告知了他。
这可是杨段生平之夙愿!
杨宜君自然也了解自己的父亲, 所以她看过书信之后立刻道:“此事甚好!爹爹该往洛阳去才是说来, 大兄也在洛阳为官,若往洛阳去, 还能团圆呢——不如, 我们一家都去洛阳罢!”
杨宜君忽然灵光一闪, 有了这个主意。
杨段确实动了去洛阳, 参与到修史盛事中的心思, 但他还没有仔细想过这事儿。所以乍一听一家人搬去洛阳,还有些反应不来这年头的人安土重迁, 举家出行可不是小事儿。
但杨宜君这样一说, 他也有些心动。不管怎么说,播州这地方确实是太偏远了,哪怕是自己的家乡呢。如果杨段是成都人, 忽地让他居家搬到洛阳,那或许还要多考虑一会儿,可这不是播州么。
后世之人也是如此,如果老家在二线城市,那可能就回老家发展了,一线城市打拼是机会多,但也累的多啊!但如果老家是在十八线小城市,那很多人就索性去往北上广深了,都不带犹豫的。
离开播州这片偏远地,去到天下之中心发展,怎么看都是好处多多的——他可以参与到修书盛事,一家人可以团聚,儿子们在洛阳的话,机会肯定也更多。更不要说女儿了,杨宜君眼下之难,只要她去到洛阳,就都可以不用管了。
别看最近杨宜君搞事情那么凶,弄得孟钊都顾不上她了,但其实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孟钊到底什么时候完蛋,还是得看事情的发展万一在他完蛋之前,他就是想要把杨宜君弄到身边呢?
这真的太被动了。
而且说实话,杨段也挺担心的,不太愿意女儿如此弄险搞事了。一方面,是这种事本身就有风险,另一方面,是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