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人太多(2/2)
然人员事项俱都安排妥当,考试的时间定在了三个月后,一来方便各地考生赶赴来京,二来朝廷也是考虑到届时天气暖和,对于一些穷苦考生可室外找地而眠,不至于受冻生病。这不是夸张,来京考生人数众多,家境好的或住店,或投宿亲戚,真正的穷苦考生赶到京城已是破旧不堪,哪有什么银子住店,就连吃的饱饭都困难,更别提亲戚。只能在街边、桥洞等地露宿,幸好朝廷这些时候会设立粥点,供这些学子一口吃食。
朱允炆也号召大臣们自发贡献,提供一些衣物住宅,但数量也并不是很多。这倒不是大臣们不愿意,想当年他们大多也是如此赶考,对这些考生有着天然的认同感,再者说了,保不齐就有受他们恩惠的考生高中,也是一份恩情不是。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们自己的俸禄本就不多,养活一大家子人也捉襟见肘,哪有闲钱去施舍,除非贪污受贿,但在朱元璋这个时代,呵呵,有命拿钱、没命花钱。
朱允炆也是愁苦,每年有众多考生因为盘缠而放弃来京,其中不乏真正的大才,须知寒门出贵子这句话可不是凭空冒出来的。也有勉强到达京师,考场上却被饿晕以及生病等耽搁的,发挥不出真正的水平。
于是,朱允炆经过思考,再跟朱元璋汇报后,下旨各州县府衙设立饭点,免费为进京赶考的学子提供餐食,仅限于学子。这下贫苦的学子,尤其是北方的学子沸腾了,朝廷如此重视我们,平生所学不就是为得有朝一日入朝为官、报效国家吗,既然路费都省了,还不去考更待何时。
京师的压力瞬间就大了,有钱都不顶事,各个客栈爆满,朝廷提供的一些简陋住宅也挤满了人,就连太学都用来充当考生的住宿之地了。京师府尹赵文华最近忙的是焦头烂额,时不时就有学子因住宿问题吵起来,进而发生斗殴。人一多,小偷的好日子就来了,甭管穷的富的,不时有人丢失银两,这可不是小事,往往有些学子是举全家之力,卖房卖地才来的京师,就这样丢了,可想打击有多大,弄不好会出人命的,届时朝廷问罪,他就是那个挨刀的。可就算二十四小时不停的转,也挡不住这次恩科的影响力,人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