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这哪是造纸啊,这是一座金矿(1/2)
当然…价格也是高了许多。
至于有多高?
一刀宣纸的价格,足足要一石。
也就是说…半亩田所产的粟米,才能换来一刀宣纸,而一刀…仅仅只有七十五张。
其他的产业现在都是蛮荒,想要开掘,不仅要重新研究技术,而且得重新开辟市场,是一个需要耗费漫长时间的项目。
至于更赚钱的盐、铁,苏瑾倒是想做。
但…
巴地远离大海,而且大虞、北梁也不是傻子,这种极其关键的营生,他们不可能放手。
相比起来,“造纸”反倒成了最合适的一个选择。
造纸这项技术,是有瓶颈的。
自从蔡候改良造纸术之后,这项技术的本质就没再发生过变化,数千年的时间造纸一直都是湿式造纸法。
所谓的改良,无非就是原料的改良,比如说用到了竹子,或者是加工机器的改良,工业化所带来的变化。
质量更高、价格更低、出货量更大的纸,当出现在这个市场上后,只会以一种不讲理的蛮横姿态,摧毁原有的市场,然后再围绕自己,在原有市场的断壁残垣上,构筑属于自己的新的市场。
至于印刷术的改进。
是苏瑾的一次尝试。
他想试试,看看能不能把舆论的话语权拿在自己手里,如果不能的话,就单纯当一个书商,去赚钱就好了。
苏瑾把造纸法简单介绍了一下。
脱胶、帚化、湿纸、晾干。
步骤也不算多难,他在小时候,读的兴趣班里,老师就曾带着他们亲手造过纸,虽然造出来的成果很是糟糕就是了。
他对此还算熟悉。
至于印刷术的改良,那就更简单了。
大周是没印刷术这东西的,虽然大周已经有纸了。
但纸的质量太差,连写字都难,谈何印刷?
市面上流传的纸质书,大多都是一字一句手抄出来的。
事实上,前世蔡侯纸汉代研究出来,而雕版印刷,则是唐代才有的技术。
不过…他并没把活版印刷给拿出来——不得不说,活版印刷的确是一个很伟大的事,但实际上它的使用率很小。
活板的成本太大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