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凡人圣心(2/3)
十五过后进行施工是否可行,我打算早点把大棚扣上,三月初我们工地就要动工了,我得把精力用到项目上,能公私两不误最好了。”
”基础部分受点影响,但不是很大,”陈奕迅说,”其他部分主要是结构焊接,如果您确定了何时动工,我们可以先下料,估摸十天也就干完了。”
在陈奕迅的安排下,他们一同实地参观了工厂近一二年安装的多座大棚,相当于定期回访了,经过实地踏勘,赵生甲初步确定他要安装大棚的样式和规格,回来后双方洽商具体工程造价、支付与质保细节。
”决定再扣一个大棚了?”赵生甲回到家夫人问。
”造价不高,差不多有两万就下来,简易了一点,也能用住,”赵生甲说。
”有投入才有产出,”陆放说,”我不反对你扩大规模,你认准的事做就好了,你有钱吧?”
”这点钱我还是拿得出的,”赵生甲说,”我做什么需要让你知道,该不该做,你也能给我出个主意不是。”
即便都是同龄人,陆放对她丈夫的知晓程度仍停留在表面上,就赵生甲开发有机蔬菜的举动,从他运作的性质上跨越了一般意识形态,而变得更加超脱于经商的范畴,仿佛挣钱已不是第一位的,更像是在做一个利于大众的福利事业,或者说公益慈善。
前文针对赵生甲的行为曾有表述,从放大的角度加以浓缩概括,稍微有点审视能力的人都会给他下个定义——赋有非自我、利他的德品,细细品嚼起来,让人咀嚼出一股神圣的味道,让人体会到的是感召的力量,凝聚的磁力吸引着八达一众人的感慨和共鸣,社会的进步从来都是由无私的付出和牺牲换来的,国人的健康不能再被忽视,需要有人做出引领和示范。
一个人的高尚不一定是他做的事有多么的轰轰烈烈,从一个微小的细节便可诠释其全貌,哪怕这个迹象看起来充满不可思议,而赵生甲居然用他的行动在做了,并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的夸夸其谈,首先他失去的是多数人急功近利的个人利益。
无人教导,甘于自愿,赵生甲从窦云浩和结合体成员身上索取的是他们的支持和拥护,反馈于他们的是他所能付出带来的真诚,其中利益仅是附属品,并非全部。
质朴的农民渴望有个乐观的前景,微不足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