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本分常在(2/3)
钱,从此他们再也不是合作关系。
之后那个廖薄友成立了快餐配送公司,业务做大了,确实挣到钱了,虽然还是同学,还是室友,他们又恢复到以前的状态,廖薄友还是独来独往,依然还是那么”节俭”,见面时跟陌路人一般。
原本两人合伙,廖薄友掌握购餐者的全部信息,而马千里常会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只担当了跑腿送餐的活儿,廖薄友踢开他也叫他没话可说,但他没后悔当初借钱给对方,这件事让他认清了人性中自私的本质,给他的人生上了一课。
”都说’升米养恩,斗米养仇’,”陆放说,”但愿你的善心不会徒劳,帮人也该有个分寸,过了就适得其反了。”
”忘恩负义的人还是少数,”赵生甲自信地说,”以心交心,窦叔应该是个重情意的人,人有了难处不能视而不见、无动于衷,就算积点阴德,不图回报。咱拿出三千块钱不当事,他却犯难了,对他来说就是救命钱。”
”嗯,我不是说你不该帮窦叔,”陆放澄清道,”钱没了可以再赚,没了善心,花再多的钱也买不来,以德养心,以德治商,德商才能久远。”
”农民积攒点钱太难了,”赵生甲不无同情地说,”别看他们有地,花销少,辛辛苦苦一年剩不下多少收益,这还要看老天爷照顾不照顾,说来还是靠天吃饭,年景不好就白忙活了,窦叔没有自己的地,就指望夏天卖点菜,能有多少积蓄,没事还行,有了事抓瞎了。”
赵生甲知道,穷是很可怕的事情,不上医院看病不知道,没钱则意味着不会进入例行治病程序,经历过的人会对此有彻骨的感触,这个时候,无助管何用,只能更无助。人呐,无论如何都需备点过河钱,应急时可以保命。
再听谁说钱是身外之物,有了病你试试,看还是不是身外之物,现今社会,靠清高能当饭吃吗,虚言是有钱人的专利,是他们用来故弄玄虚,聊以自慰的伪高尚,信了就是愚人。辛苦赚钱才是正道,方能有备无患,以应不时之需。
启动有机蔬菜种植绝非是赵生甲一时头脑发热,其中有开辟副业赚钱的寓意,在姑父范思瑾的助力下得以成行,现在菜已经种到地里,田间管理再跟上,指日可待的收益必将如愿以偿,即便利得极其有限,但毕竟是有剩余价值的。最让赵生甲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