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历史渊源(2/3)
亲,以及襁褓中的两个孩子,也就是薛长荣和梅志超的父亲。
于是,在梅志超祖父带着自己的妻儿,再加上薛长荣和母亲开始逃难。
他们千辛万苦逃到大后方,还没站稳脚跟,谁知道东洋鬼子的飞机又来了,结果在大轰炸中,梅志超的祖母抱着梅志超的父亲和他们走散了。
他的祖父只好保护着薛长荣和母亲继续往后方逃。
一路的艰辛,又让薛长荣的母亲染上了疟疾,那个时候疟疾是要人命的病。
结果在梅志超祖父的悉心照料下,他居然神奇的康复了。
不过他们并没有组成新的家庭。
梅志超的祖父一直挂念自己的妻儿,只要有从前方逃难到后方来的人,他逢人就问,一直期盼着自己的妻儿能够回归。
然而抗战快要胜利的时候,梅志超的祖父,在东洋鬼子的一次轰炸中遇难。
那个时候薛长荣差不多已经快8岁了,听到这里,他有了印象。
“妈,我记得小时候,我的大伯就是在鬼子的轰炸中丧生的,那个大伯……”
母亲点头道:“他就是梅志超的祖父!“
原来如此。
因为没有组成新的家庭,所以薛长荣一直称呼梅志超的祖父为大伯。
而且他还清楚地记得,大伯对他视如己出。
在那么艰难的岁月里,居然还花钱把他送到私塾去读书,正因为如此,解放后,薛长荣才能成为国家干部。
如果没有梅志超的曾祖父,薛长荣的祖父不可能活着离开梅家村。
如果没有梅志超的祖父,薛长荣和母亲也活不到今天。
也就是说,梅家对薛家两代、甚至是三代人都有恩呀!
抗战结束之后,薛长荣的母亲带着薛长荣回到海城,她到处打听梅志超祖母的消息,却一直杳无音讯。
一直到解放后,梅志超的父亲在船上一次海难事故中丧生,梅家许多老亲戚从江北过来探望,薛长荣的母亲才知道,原来梅家的孤儿寡母,就是自己恩人之后。
可当时因为大家的家庭条件都不富裕,薛婆婆也无力接济梅家,所以没有与他们相认。
当然,她也估计梅志超的母亲,恐怕还不知道两家的渊源。
有一次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