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春闱放榜(2/6)
他们的世袭垄断、教导分了他们的权力,他们如何能同意?兵部的文书直接被扔进垃圾堆,除了蓟州镇的戚继光上疏赞同并在蓟州开办军校,大多数都成了一纸空文。
不过朱翊钧本来也没指望兵部一张文书就让各地乖乖听话,他只要保证王崇古在丰台的总军校能顺利开办就行。
总军校的第一批学子大多来自京营和直隶卫所,也有招募的武举和良民,军校草创,所有科目都要在实践中磨合,这些学子培养了一年多才大多毕业,除了少部分选入了腾骧卫,大部分都去天津任职。
天津三卫之前被朱翊钧罢了一堆人,如今到处缺人,朱翊钧便把这些学子填充进去作为基层将官,以三卫官兵为基础、用长芦盐场赚的银子征募良民勇健,在天津编练新军。
京营腐败不堪、盘根错节,针插不入、水泼不进,朱翊钧根本没法下手,干脆放弃他们另起炉灶,从天津开始,用军校学子逐步替换直隶卫所将官,围着京师打造新军。
新军练成,便是朱翊钧彻底解决京营和京师勋贵的时候了。
天津城一片欣欣向荣,虽然天津开埠的旨意还是遥遥无期,但沈北顾早就在天津实质上开埠了,从日本、朝鲜、琉球乃至南洋客商汇聚于此,天津地价飞涨、税赋激增,万历二年缴纳的税银就成了北地之首。
但这些都只是小头,沈北顾将天津的产业和海贸客商的征税统统交给自己的结义兄弟、赵宇的父亲赵天,自己专心整顿长芦盐场。
有了朱翊钧的启动资金,沈北顾在长芦盐场放手改造,建起当今世上最广阔的晒盐场,每日产盐是以往的数十倍,盐丁节省劳力、又少了压榨,沈北顾还按照朱翊钧的意思给他们部分分成,一个个士气高昂,再没有以前的敷衍和堕落。
沈北顾又拉拢一些小盐商和几个交好的商户,组建了一家名为“四海商行”的商号,正式成立了大明第一家国有企业。
四海商行不单单经营盐业,也经营粮食,主要是以盐换银,再以银换粮供给边关,实际上就是暂时将开中法里盐商的义务由一家企业包圆,等日后时机成熟再将其拆分。
如今朱翊钧的四大策略中,也就笔杆子还推行缓慢,英国公和沈璟虽然搭起了架子,但所谓文无第一,如今梨园总行的几个名家并不能完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