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盐井古盐田(3/4)
白砂糖、粉丝、大米等商品。运货的途中经常会遇到-物资的情况,因此在“茶马古道”的路上最好的防备措施便是马帮群一起上路。白天上路,到了夜晚有些人睡觉,有些人值班。最多的马帮群有700多匹马和70多个人。他们之间非常讲信用,也特别团结,同甘共苦地穿越茶马古道,为藏汉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盐井所产之盐还有些独特之处,如澜沧江两岸,西岸地势低缓,盐田较宽,所产的盐为淡红色,因采盐高峰期多在3—5月,俗称桃花盐,又名红盐;江东地势较窄,盐田不成块,一处一处的,但产的盐却是纯白色,称为白盐。红盐和白盐的颜色与土质有关。红盐产量高,但价格低;白盐多在江东高地筑田晒得,量少,略贵。世代采盐的盐井人最怕阴雨连天,日照不足,出盐极慢且少,还容易出现水患冲毁盐田。洪水季节,卤井将被淹没掩埋。昌都地区准备将其列为受到保护的“盐井盐田博物馆”。
盐的销路:
盐的销路比较广,主要分五大销路区:
1、云南省的中甸、德钦等地;
2、四川省的巴塘、理塘、甘孜等地;
3、林芝、拉萨等地;
4、左贡到整个昌都地区;
5、整个芒康县。
整个盐田是坐落在一个河谷之中,这里的盐田是以白色和红色两种,所以远远的看上去,像一块块田地,错落有致,非常的美丽。
郭涛,李娜,迪丽热巴和魏军都被这难得的风景所吸引。要知道,这可不是自然风光,而应该算是一处人文景观,而且是几千年以来盐井的人民辛勤劳动的成果。
一代代盐井人通过勤劳的双手,晒制出盐,这种在古代就属于专卖的物品。因为盐和铁在古代都属于管制物资,利润非常的好,所以就有人挺而冒险,进行走私。
当然,更多的是军阀和当时的朝廷对于盐田的争夺。历史上,这里就发生过好几次盐田之争。最出名的就是以下的故事。
在大家参观的时候,藏族小伙子继续给大家讲述着盐田的故事。
盐田之争:
“羌”是现在的纳西族。当时羌巴人把留下的很厚的石墙土墙叫羌宗,至今还可见古建筑物的遗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