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巴塘情话(1/4)
接下来的三天,郭涛他们去了个地方,分别是巴塘。
这个地方其实也都是非常的具有特色的景区。
郭涛从网络上查找到巴塘的来历:
巴塘,最早见于清康五十八年(1719)《清实录》,系藏语译音,意为绵羊声坝,含吉祥之意。巴塘县驻地,原系四山生命,绿野中开的一片草地,放牧牛羊,到处一片咩咩叫声,藏语咩即为巴音,因而以声音定地名,取名巴塘。
古为羌地。汉系白狼国地。唐属吐蕃。元属朵甘思宣慰司都元师府辖,并置奔不思招讨司。明属朵甘卫生都指挥使司,港武七年(1374)置磨儿勘招讨司,境内又置刺宗千户所。明隆庆二年至崇祯十二年(1568-1639),属云南丽江土知府木氏管辖。后转隶青海和硕部固始汗统治。清雍正六年(1728),置巴塘粮台。雍正七年(1729)年,置巴塘宣抚司,下辖7个土百户。光绪三十三年(1907),改土归流后置巴安县,翌年升为巴安府。民国2年(1913),复为巴安县。民国14年(1925)属西康特别行政区。民国28年(1939),属西康省第五行政督察区。1950年属西康省藏族自治区。1951年更名巴塘县。1955年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1990年全县(包括敦县撤销后划归巴塘的1个区4个乡)辖5区、21乡、1镇。县治夏邛镇,距州府康定483公里,离省会成都787公里。
这个县的人口很少,也许比不上南方一个镇子的人口,总人口45万。但是这个小小的巴塘县,却有一个享誉世界的舞蹈-----弦子,是藏族人民十分喜爱的一种民间歌舞。在藏区,一提起弦子,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巴塘,因为巴塘自古以来就被人们誉为弦子的故乡。2000年5月,国家文化部将巴塘县正式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弦子)之乡。
巴塘县地处川滇藏三省区结合部,幅员面积7844平方公里,人口45万,其中藏族占95,是一个以藏民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县。境内气候温和,山川秀丽,物华天宝。千百年来,生活在这里的各族儿女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和独特的民族风情,特别是婀娜多姿的巴塘弦子,不但风靡整个藏区,而且蜚声海内外,成为藏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