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折多山之旅(2/5)
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与饮酒过量时表现相似。有些病例出现口唇和甲床发绀。通常在高原停留24~48小时后症状缓解,数天后症状消失。少数可发展成高原肺水肿和(或)高原脑水肿。
(1)由平原快速进入海拔3000以上高原,或由高原进入海拔更高地区,在数小时或1~3天内发病。
(2)有下列表现之一或一种以上者应考虑本病:1有头痛、头昏、恶心呕吐、心慌气短、胸闷胸痛、失眠、嗜睡、食欲减退、腹胀、手足发麻等症状,经检查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者。评价症状的程度主要依据头痛及(或)呕吐的程度(轻、中、重度),并结合其他症状。2休息时仅表现轻度症状如心慌、气短、胸闷、胸痛等,但活动后症状特别显著者。3有下列体征者,如脉搏显著增快、血压轻度或中度升高(也有偏低),口唇及(或)手指发绀,眼睑或面部水肿等。
(3)经吸氧,或适应1~2周,或转入低处后上述症状或体征明显减轻或消失者。
2慢性高原反应(chrollic high altitude reaction)
是急性高原反应持续3个月以上症状不消失者,表现头痛、头晕、失眠”。
说完,高山又喝了一口水,然后缓了缓思路继续给大家普及知识。
我们如何判断是否得了高原反应?领队高山给大家做了简单的判断方法。其实也不难,每个人都可以做好。高山说:“高原反应主要与病毒性疾病如流行性感冒等相鉴别。流感常有咽喉痛,打喷嚏,鼻塞,流涕,发热,头痛,以及全身肌肉痛。高原反应一般不发烧,无上呼吸道其他症状,无肌肉痛。此外,晕车、急性胃肠炎、饮酒过量,剧烈运动,脱水可导致严重头痛,恶心,呕吐,尿少等类似高原反应的症状,应进行鉴别”。
高山告诉大家,要注意对高原反应的预防。那如何预防呢?随队医生李伟给大家做了简单的讲解。李伟说:“进入高山前应对心理和体质进行适应性锻炼,如有条件最好在低压舱内进行间断性低氧刺激与习服锻炼,使机体能够对于由平原转到高原缺氧环境有某种程度的生理调整。目前认为除了对低氧特别易感者外,阶梯式上山是预防急性高原病的最稳妥、最安全的方法。专家建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