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9章 一腔热血(4/6)
腔热血便能胜任。
在十人、百人的小规模战斗中,个人的勇武或许还能左右战局,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
但当战争的规模扩大到万人、十万人之巨时,个人的作战能力便显得微不足道,仿佛沧海一粟。
“在这个时候,后勤补给是否充足,兵团内部的组织框架是否严密有序,才真正成为决定胜负的左右手。”陈树生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在剖析战争的本质。
“毕竟,能够单独指挥和组织管理如此庞大军队的将领,无一不是万里挑一的杰出人才。他们不仅具备超凡的军事才能,更有着深邃的战略眼光和坚定的信念。”
“在这样的将领带领下,军队才能如臂使指,协同作战,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叶卡捷琳娜点头赞同,她的眼中闪烁着一丝敬佩。
“那些将领不仅仅是战士,更是战略家。他们懂得如何调动资源,如何制定计划,如何激发士兵的士气。”
而若有一方选择据守,不主动发起决战,那么无论进攻一方如何努力,都很难一鼓作气击破敌人的防线。
战局往往会陷入胶着状态,演变成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组织起来的队伍必须是一支有信仰、有纪律、有战斗力的正规军,而非那种随风摇摆、毫无立场的乌合之众。
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苏俄的广袤大地上,基层士兵的群像宛如一幅斑驳陆离的画卷,缓缓展开。
他们之中,多数人曾是泥土中摸爬滚打的农奴,一夜之间被革命的浪潮卷入了历史的洪流,手中的锄头换成了枪杆。
这些士兵,脸庞上刻着岁月的风霜,眼神中闪烁着对新生活的渴望与迷茫。他们的衣服破旧不堪,许多人的脸上还带着未愈合的伤痕,但这些都不妨碍他们在心中埋下对未来的希望。
文盲率居高不下,许多人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书写,对于复杂的战术布局、严明的纪律规范,更是如同听天书一般。
他们的加入,更多是出于对温饱的基本需求,一口热腾腾的饭菜,成了他们最朴实的战斗动力。
晚上,他们在篝火边围坐,讲述着自己曾在田间地头经历的艰难岁月,这些故事虽然简单,却充满了对新生活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