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成化五年5(3/4)
中枢对地方的掌控力下降,甚至是京师的官员也是缺额极大,这对于一个庞大的帝国是致命的,因为庞大的帝国最需要的就是官吏对于地方的管理,只有对地方管理到位,你才能保证整个国家的力量可以很短时间内凝聚在一起,但在木工皇帝的时候,魏忠贤的阉党就将这个问题解决掉了。
阉党虽然做的天怒人怨,但确实有自己的方法,将地方统合起来,这个问题也就结束。
有人说,崇祯亡国,实属可怜,若是将其放在神宗之前,大明一定不会有那个结局,可历史不会假设,即便神宗是崇祯的性格,他就能保证比自己的爷爷做的好吗?
不会的。
那么大的一个国家需要能臣与皇帝配合治理。
可皇帝找不到能臣吗?
每个皇帝的时期都有能臣,正德时期的王阳明,那可是大boos级别的,嘉靖时期的高拱,徐阶……,神宗时期的张居正,崇祯时期的孙承宗,洪承畴,孙传庭……
能人名臣辈出,但皇帝却无识人之名,外行指挥内行,这一切都是来源于明末时期的朱家皇帝素质不行。
是老朱家的性格缺陷吗,不,不是,是对于皇帝的培养。
在洪武皇帝时期,老早的立下了太子朱标,让其监国辅政,早早的锻炼其能力与对国家的掌控,不至于剑走偏锋的与大臣们争权,而到了永乐皇帝时期,朱高炽,朱瞻基,一个太子,一个太孙早就定好了。
他们的能力也没有多大问题。
可自从朱见深的老爹开始,明朝皇帝的素质就下了一个台阶。
不是说变笨了,而是自我的一种拘束松懈,对国家的权威与掌控力不够。
所以朱见深就想着自己在改变弊政的时候,也为大明立下一个储君的制度,早早立太子,早早接触国政,锻炼太子的治国才能。
“陛下,陛下,英国公府马上就要到了,陛下不要睡着了。”坐在车架前的张保探进头说道。
朱见深白了他一眼说道:“朕又不是两三岁的孩子,说睡就能睡着。“
“是,陛下。”
朱见深那么迫切的想要见到张辅,是想听一下张辅对大明朝堂各项制度的见解,当然最为重要的是军事方面。
大明洪武年间的户籍制度,在初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