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芦台盐场,闻钟的春天(1/4)
只是,制盐不光是要有技术才行,脑海里过了一遍,想想后世的那些大盐场,都是经过检验的,最终,刘进定位了一个地方。
在地图上画上了一个圈。
芦台!
现在属于泉州,后世属于津门。
芦台盐场,是个历史悠久的大盐场。
而且之前桑弘羊也在这里开辟了盐场,只是由于技术和手段不到位,开的仅仅是一小片,产量极其有限。
在那应该是有着人进行专门管理。
想到这里,刘进又开始写写画画,制盐,说容易也容易,说简单也十分简单。
总结起来就是几个步骤。
一般采用的方法主要是纳潮、卤制、结晶、收盐和洗盐。
至于大汉现行的,并没有洗盐这个步骤,洗盐到了唐朝时期才盛行。
洗盐洗的是什么?
当然是盐中的苦涩滋味了。
因为刘进在写写画画,行程自然也就耽搁了一天。
知道闻钟再次求见。
当看到刘进给他的计划,和图样之时,脸上充满了震惊之色。
刘进也没跟他耽误功夫。
“先别吃惊了,这件事儿交给你,配比和方法已经写在上面了。”
“你就负责前期的准备工作,等待本宫从西域回去的时候,会路过芦台的,同时,通知一下天工院让他们修一条驰道,直通芦台,满足日后运盐所需。”
闻钟被幸福砸晕了。
但也没冲昏头脑,拿着刘进给的章程,一个个步骤开始询问:
“殿下,这个你所写的纳潮是什么意思?”
刘进也很有耐心的解释:
“纳潮是在涨潮时让海水沿引潮沟自然流入,海水是盐业生产的原料,必须要保证原料的供应,在纳潮之前需要建设盐田,存储那些原材料,你懂吧?”
闻钟赶忙点头,这个自然是懂得,只是刘进写的名词太过于超前,他没明白,他懂了。
又看看其中不解的地方,里面有配比,用清水稀释海水,然后再次制盐,这又是干什么?
刘进不厌其烦的说道:
“这一步,你自己去悟,总之你按照手册去操作就行了。”
现在主流的制盐技术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