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皇帝的震惊(1/4)
听到二人的质疑,刘进却微微一笑,终于到了显露他知识的时间了。
流民之所以成为流民,是兼并导致的,这是到王朝后期无法避免的结局,除非丈量田亩,重新规划,不然这个症结不好解决。
可重新丈量田亩,建立新的制度,很难。
开天辟地的历史名臣翻车的也不在少数。
而且也不适应于现在,政权马上要交替,需要一个安稳的国内环境,动这个给自己找麻烦。
但也有另一个解决办法。
比如开源。
把流民重新找到一片土地给他们。
“可以移民,这些流民已经失去了家园,咱们就给他们找一个家园,像是吴楚之地可以作为试点。”
“将这些流民转移到吴楚之地,那面有大量的无主之地,再加上现在人也不是太多,可以把他们弄到那里。”
“通过我新建立的粮行,支援一二。”
太子率先说道:
“吴楚之地有大量的土地,地广人稀,这是个好办法。”
刘进没搭理,继续道:
“不仅如此,孩儿听闻百越地区,有亩产很高的粮食,派精通农业研究的人去移植这种新作物。百越地区,现在名义上也是我大汉疆土,相信百越王室会献出来的?”
刘彻眉头紧皱:
“你确定百越那等贫苦之地有亩产很高的作物?”
刘进想都没想:
“当然,回头我可以给画出来,命人去寻找。”
当然有了,贫苦之地?可不是啊。
一年两三熟的地方,可不是什么贫苦之地,也就是那面的人啊,认识不到位,不然仅仅百越三郡就差不多能生产出供大半个汉朝所需要的粮食。
湖广熟天下足,可不是开玩笑的。
至于高产作物,肯定是占城稻等高产作物,但是现在肯定不叫这个,甚至有没有占城刘进都不清楚。
但是按图索骥,总归能找到的。
虽然,刘进对宋代的好感不大,但是不得不承认,老赵家确实在引进新物种这方面做的到位。
从越南引进了耐旱的占城稻。比起过去的稻种,占城稻穗子长,不挑地。1011年,宋真宗在宫里种植,并推广到全国。越南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