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难以反映实情(4/6)
布匹、粮价都涨得厉害,百姓日子紧,买个铁锅都要盘算半天。我这匠铺也快撑不下去了。”
朱标在一旁仔细听着,忍不住问道:“敢问大叔,这涨价是因为什么?是原材料贵,还是运费高?”
老汉看了朱标一眼,犹豫片刻,叹道:“主要还是路费贵了。这铁从矿上拉回来,得经过几个关卡,每次都要交钱。运费一涨,咱这锅卖不出去,赚的钱还不够付账的。”
朱瀚点点头,将铁锅放回摊上,随手拿出几枚铜钱放下:“大叔,这锅我买了。不过,这话还请别到处说,咱们只是寻常客人。”
老汉连忙点头:“客官放心,小老儿嘴紧得很。”
离开摊位后,朱标低声道:“皇叔,这市集中的问题与关卡类似,百姓的困境多因货物流通受阻。若能减少路费、畅通运输,或许能解燃眉之急。”
朱瀚微微一笑:“不错。不过你可曾想过,若只降低路费,是否足够?”
朱标略一思索,摇头道:“皇叔的意思是,还有别的问题?”
朱瀚缓缓说道:“不错。比如货物流通的组织与效率。你看市集中这些摊贩,都是各自为营。若能有一个统一的商会,协调各家的运输与销售,是否能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朱标眼中一亮:“皇叔英明!如此一来,不仅能降低成本,还能让商贾形成合力,扩大影响力。”
朱瀚笑了笑,拍了拍他的肩膀:“你能想到这些,说明在昌平的经历没有白费。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在朝廷提议设立民间商会,并赋予其一定的权责,帮助商贾解决实际问题。”
几日后,二人返回京城,将沿途所见所闻整理成奏折呈给朱元璋。
朱元璋细细翻阅后,沉吟片刻,朗声道:“标儿,瀚弟,你们的提议甚好。然则,若要设立商会与商税局,是否会引发地方官员的阻挠?”
朱标上前一步,拱手说道:“父皇,认为,只要明确商会的职责,并让地方官府参与监督,便能化解矛盾。商会与官府不是对立,而是合作。”
朱元璋点点头,目光转向朱瀚:“瀚弟,你以为如何?”
朱瀚沉声答道:“皇兄,标儿说得有理。不过,我还有一策:可在京畿设立试点,由朝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