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镜湖有浮尸(4/6)
在改朝换代,书生地位提升,民间开始重视认字,会识字,就能得到尊重。庄稼汉让孩子学认字,免得被人骗,可以用来记账也是好的,不用在墙上画圈圈。
卜慧书慢慢成了十里八乡的读书人,有人来请教学生认字。有的学生认真学,有的不认真,卜慧书也不强迫,因为赚钱少,只有求量,多带几个学生,让自己可以吃饱饭,有余钱,没想到买房,还是买书。他知道,房子再结实,也有倒塌的那一日,不如买书,知识的房屋建在脑子里面,就不怕风吹雨打,不会倒塌,有了知识,就有了钱。只要不乱来,就会平安过日子。
村里学生增加,村里就筹款建了一幢房屋,也给教书先生一块田地,让卜慧书教学生之余,可以种点果瓜蔬菜用来自给自足,卜慧书不会种田,就让学生父母来人帮助种田,不收该学生的学费,学生父母当然愿意,发挥特长,各取所需。
这块田属于村里最好的一块,大家都挣来抢去多少年,打了很多架,前天姓赵,今天姓钱,明天后天不知道姓甚名谁,这田因为好,都想要,结果成为矛盾的焦点。为了平息众怒,村里决定将这块田给教书先生,他们很清楚,这块田还是属于村里,不属于某家某个人,暂时由卜慧书来管理。
果然这一招非常凑效。大家都很高兴,因为自己没得到,别人也没得到,大家觉得相处融洽其乐融融非常开心。
卜慧书才得到良田,就下去看看,不知道该种点什么好,又不好意思去问种田地的老手,那些学生的父母可都是专家级别的,只是斗大的字不识一个,只有摸锄头把子,不会握笔杆子,他先下地里摸索摸索。
这块田地被闲置很久,因为都想得到,结果谁都没得到,所以荒废很久,周围的田地都被开垦数遍,年年都长了庄稼,且风调雨顺的时候,收货颇丰。
这块好田地却长满野草野花,荒芜得让人看哭。
他种黄瓜,这个东西好,但是要找竹子搭架子,到哪里砍竹子?又要求人,不爽。
他想种豆角,也是,丝瓜,也要架子,不要架子的,是什么呢?高粱?做酒?做笤帚?这块好田,种高粱就浪费了,种杂粮也不行,只有种菜,种什么菜,让人头疼。原来种田比读书还难。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的事。他发了这样的感慨,看到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