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妙不可言(11)(2/8)
的工作,在剧组忙忙碌碌,沟通、协调剧组所有的艺术家们到了六十岁以后,除了少数老当益壮、年纪大了依旧能保持精力充沛的怪胎,大多数人都得面对无可避免的下滑。
很多有名的导演到了年纪之后,依旧能稳定产出,其实是名气起了作用真要对比的话,作品的成就大多是不如他们更年轻的时候的了。
陆青不是张原那样的天才导演,也没有天降的运气早早一夜成名,他算是导演这一行里天分不上不下的那种。不过,他足够努力,足够认真,再加上有那么一些运气,一路以来稳扎稳打,到现在圈内地位是很稳固的。
简单来说,他是稳定能得到项目的导演,而且项目的档次属于主流片,而不是院线三日游,或者根本上不了院线的货色。
这点要求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已经足够淘汰大部分电影导演了。
至于说陆青导演的成绩,他现在执导的电影才三部,上映的也才两部,倒是不好盖棺定论——第一部电影有点儿反响平平,程程为了了解陆青导演的风格看过,严格点儿说,其实就是‘无聊’。
第二部电影就好多了,商业上的反馈也不错,票房是18亿,以成本来说,是有赚头的一部在账面上不盈利的电影,不见得就真的会让投资人亏,一部电影的作用当然不只是拿票房。而一部在账面上都明显盈利的电影,对于投资人来说,就每一个都是意外之喜了。
第二部电影的好成绩不知道是歪打正着,还是一个电影导演的成长,只能说,现在加入《海上明珠》这个项目的人都希望是后者。
当然,现在大家对这个项目的风险评估是比较低的,其中重要原因就是程程——虽然这样说有点儿武断,或者说迷信,但大家看着程程从入行以来,参与的项目无论电视剧,还是电影,都是没有失败过的,心里就放心了不少。
没办法,影视圈里影响一个项目成败的因素实在太多了,而且很多还是混沌的,处于暗箱中的,根本无法做到可靠的可能性分析。在最后的盖子揭开之前,所有人都只能是说成功的很有道理,说失败的也有一套理论,心里有了一个定论之后找理由而已,根本不难。
到最后,大家总会‘玄学’起来信任某个从未失败的人,这在圈内甚至算不上‘玄学’,非要说科学道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