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琐事(4/5)
英雄,身为烈士子女,有国家的专门补贴,比一般的商品粮户口的陪给还高,同时也因为村里人对易欢喜一家满门忠烈的佩服,大家都一起承担着照顾易欢喜的责任。
虽然是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但是易欢喜有国家相应的补贴,其生活水平还是挺不错的。
其所需要的生活物资都是每月由村里干部轮流去粮站购买的,用了多少钱,多少相应的票据每个月村里都会做一个记录,然后给到了易欢喜帮他放到了家里的一个木箱中。
虽然用的是自己的钱票,但是这份情得领,因为那时的自己不过是一个十岁出头的小孩,就算是有这些票据,估计也活的够呛。
毕竟你不能指望着一个幼童能把自己照顾的很好,更遑论像现在这样长得人高马大的,与同龄人的满菜色相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虽然像是过了很长时间,其实也就半个小时不到,出门前看了一眼大堂里放的大钟,发现已经晚上七点多快八点了。
推开门在村里面晃悠的时候,发现许多村里面的人还没有睡觉,都坐在外面乘凉,老少爷们都光着个膀子,用力的挥舞着手里的蒲扇驱赶着夏日的炎热和蚊虫。
其实夏天对现在的人来说是难熬的,特别是这三年,因为物资粮食的缺乏,大多数人所吃的仅仅只是能维持生存,要是天气再凉一点,大家都钻进屋子里面睡大觉减少活动,麻痹自己的饥饿了。
但是夏天不行,天气热,翻来覆去睡不着还不如出来乘凉聊会儿天,这样总比干扛着饥饿感要强。
出门刚走没多久,就碰到了自己的邻居王婶。王姨真名叫做王玲,说是叫王婶其实今年也不大,才三十出头岁,不过乡下农妇生活过得苦,她丈夫也是个军人,在抗战胜利后在北京军区服役,不过在抗美援朝时期随军跨过鸭绿江,不过不幸的是同样牺牲在了朝鲜战场上,两人有一个儿子两个女儿,一个大女儿,剩下的两个是一对双胞胎,都比易欢喜要大一点,所以虽然实际年龄才三十出头,但是实际上要苍老得多。
可能是因为同为烈士遗孀的原因,王姨平时对易欢喜都很照顾,日常生活中的三餐都是王婶帮着去村支部弄得。
可能避嫌的缘故,不是男女之间的,而是指日常粮油的消耗,为了避这个嫌,所以平常时易欢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