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中正制(2/10)
管他什么才能不才能的,在他们眼里,认为:没有才能的人做官,国家不是照样运转吗?我就叫下面的人为我想提拔的人制造舆论就行了,甚至不用制造舆论,我直接任命就完事,管他鸟舆论(清议)呢?
大有“我死后管他洪水滔天”的勇气——没有使命感的(肢体不全的人能有吗?)人总有这勇气。这变味的察举制,没有规矩的评议,无序的依据,给年轻的陈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何况身边还有被党锢的爷爷!
刘备作豫州牧的时候,就征辟陈群为别驾(副手),因此,陈群的非常之高。后来,因为刘备不听陈群建议而接受陶谦的徐州,致使刘备受到袁术和吕布的两面夹攻,陈群感到不想和刘备玩了,就投奔了曹操。
陈群投奔曹操以后就做司空西曹掾属,除了后来做过一段时间的地方官,一直从事人事管理工作。虽然对曹操不拘一格选拔任用人才(即使是盗嫂受金,只要有才能的,就一概任用,见《三国志,武帝纪》,使曹操的人才层出不穷,以至于达到“武将如云,谋臣如雨”的局面)不能不佩服,但是作为世家弟子,按照“德才并举,以德为先”原则,也不能不对曹操选拔的一些风云人物产生鄙夷甚至反感。
就拿郭嘉来说吧。郭嘉也是许昌附近的人。《傅子》记载:……自弱冠匿名迹……。《三国志》郭嘉传也未记载郭嘉有什么显赫的身世,所以说,郭嘉应该是平民阶层,并且,在年少的时候也没有什么声望。
这与陈群年少时因为大名鼎鼎的孔融先与自己父亲是朋友,又和自己是朋友,最后对自己的父亲称晚辈,这样骄人的经历简直是不可同日而语。不过郭嘉入道早,(郭嘉是司空军事祭酒,也就是曹操谋士之首)一直是陈群的上司。
但是对于年轻人而言,入道早又有什么呢?谁叫我是正规院校毕业的呢,我家世出身好,就是鄙视你!何况你行为不检点呢?(不治行检)至今,谁也不否认郭嘉是三国一等一的人才,他能准确的预测孙策有可能被刺客刺杀,准确预测袁谭袁尚的争斗等等,他是个奇人和天才。
估计奇人和天才总有不同咱们凡人的“异秉”吧,史书上没有交代郭嘉怎么不治行检,估计无外乎一些男女关系?不尊礼仪?言行放诞?诸如此类的吧。
实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