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第 66 章(1/7)
孟摘月是大理寺的常客。
自从公主对往年大理寺审理的案子产生兴趣后, 她讨了皇帝陛下的旨意,常来常往,翻看卷宗、熟读律法, 短短月余,对《大殷律》的掌握和了解还要胜过初来大理寺任职的新官员。
公主自小受教, 读书、识字、明礼, 因为董灵鹫的督促和特意吩咐,她也读过一段时间的四书五经。
孟摘月擅辩谈, 在谈玄论道、打磨机锋上,比她的兄长更有天赋。只不过清谈在大殷本朝的地位并不高,从明德帝继位起, 便更看重切实的治国之法,认为清谈误国,所以公主的这一天赋也没有得到较大发挥,从十五岁后便掩盖了下来。
檐下小雪纷纷。
许祥进入堂中时, 除却收容查对笔录的官僚之外, 公主殿下就坐在不远处, 一位年约二十余岁的青年才俊正围着她说话。
此人名叫王兆鹤, 是大理寺卿的嫡子,在他亲爹的手底下做官,也可以被称一声“衙内。”
孟摘月此前没有叫人, 自己登梯爬高,查阅旧书, 不小心从梯子上摔下来,扭伤了脚, 走不得路。她本想太医诊治过后就回去, 然而想到今日是内厂送刑讯笔录的日子, 便又等了等。
在那日内狱坦明心迹后,两人并不是没有再见过。
内厂每一旬,都会来大理寺送一趟公文笔录,她时常远远地望见许祥。
许秉笔言辞如故,面色从来都平静到蒙着一层霜、一层冰的地步。故而,孟摘月从来不曾大声惊扰,只在偶尔代为交接时,才多问一句。
多问的那句话,也不过是:“天寒地冻,如此节气,许秉笔保重身体。”
而许祥大多沉默行礼,谦顺无比,回:“奴婢叩谢殿下关怀。”
看,像这样简单的言辞交谈,他也必须隆重到需要“叩谢”的地步,哪怕孟摘月免去他行礼,也无法免去他对自己一再压低、一再拘谨的约束。
但孟摘月还是期望着这一日,这几乎成为天性贪玩的她,面对枯燥律法和卷宗的好学动力。
许祥进入堂中后,似不经意地看了她一眼,视线被那位青年官员的背影挡住了。
他很快敛回,将木箱里的文书一件件拿出来,与大理寺官员交谈。
孟摘月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