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天津小爷胡承荫(2/4)
不得了,时常去胡喜全家里把孩子掳了去,抱回家中养几天,还带着他去茶馆听自己说相声,长此以往,胡承荫学会了许多相声段子,回到家中就给爸爸妈妈表演,后来还给酒楼的宾客们表演,胡承荫善于模仿,把大伯胡喜才的表情和语气模仿得惟妙惟肖,时常博得满堂彩,后来全喜楼的公子会说相声传遍了整个天津卫,时常有很多客人是专门到全喜楼来听胡家小少爷说相声的。 胡喜全开酒楼秉承着物美价廉、童叟无欺,座上客基本都是回头客,他为人活络,却不圆滑,给人感觉十分妥帖,再加上胡承荫这个活招牌,全喜楼的生意一直很红火。胡喜全看着儿子给客人讲段子时神气活现的样子,心里不得不承认,儿子确实是一个说相声的好苗子,但他依然不想让儿子走这条路。他觉得说相声这一行,说白了,终归是上不了台面的行当,是伺候人的活计。台下的都是爷,都得捧着,你要把他们哄高兴了,才有钱拿。胡喜全伺候了一辈子,他不想让自己的儿子受这种委屈。 所以胡喜全早早地把儿子送去天津最早的官办小学天津官立模范两等小学读书,胡承荫天资聪颖,门门功课都是优秀,让胡喜全十分欣慰,因为儿时家中贫困,胡喜全和胡喜才两兄弟都没有念过多少书,这是胡喜全心中永远的遗憾。虽然科举早已废除,但他坚信要想成才必须要多读书,不论胡承荫以后做什么,他想让自己的儿子读小学、读中学、读大学,成为一个学问渊博的人。 而胡承荫自幼玩耍在全喜楼宾客的桌下和腿间,被大伯的搭档和同行们轮流抱在怀中逗弄,所以他小小年纪就对着光怪陆离的世界有了最直接的认识,因为天资聪颖,他不用费力就能取得班级的第一名,门门功课都是全优,剩下的时间他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了寻找有趣好玩儿的事情上。 1928年,胡承荫十岁了,这一年的岁末,天津发生了一件大事儿,12月12日,劝业场开业了。 劝业场对于十岁的胡承荫来说,无异于一个装着无数新奇事物的万花筒。开业当天,轰动了整个天津城,天津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人人趋之若鹜,胡承荫还记得爸爸和妈妈带着他去凑热闹,他们紧紧牵着他的手,唯恐他走丢了。 劝业场的三层楼里,进驻卖货的店铺多达300多家。一至三楼分别租给各个店铺、货摊。它主体经营日用百货、布匹绸缎、各种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