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第 32 章(3/7)
,可群情还是很激愤。
最激动的莫过于修撰本朝历史的编修们,圣上一意孤行坚持要重修史实的举动,在他们看来,这是对他们极大的不信任与侮辱,简直比杀了他们都难受。
“烦请高元辅转告圣上,吾等身为史官修撰本朝史实,记载在册的每一个字都考证纪实,绝无半分私心!若圣上非要扭曲史实,一意孤行,那吾等也不惧做那二十四君子,以死来正乾坤,捍卫史官尊严!”
高儒源脸色灰败的离开,之后又一脸菜色的回来。
带回来的是圣上的一句话——“元平十六年没有二十四君子,唯有二十四佞幸。”
有编修直挺挺的被气死过去。
几个脾气大的老大臣围着高儒源指着鼻子跳脚骂,骂他不作为,只会八面玲珑做和事老,一副佞幸做派。
高儒源有苦说不出,只恨自己不能撂挑子不干了。
这场君臣的对峙从六月一直维持到七月。
期间逢三六九的大朝议都休了,不过那些文臣们还是每日按时来大梁门点卯,当然是换着班的来跪,否则一波人一跪就是一个月,人就得跪废了。
要说有什么影响,那当属司礼监与文渊阁的公务繁重了起来。每日里,他们要从海一般的题本奏本中选出重要事宜,呈上御前。
到七月中后旬,文臣们的气焰有些萎靡了,半数是源自圣上这些时日对他们的冷处理,半数是源自每六年一次的京察要开始了。
这京察是大范围的考核,针对的是在京所有官员以及各地的巡抚,一旦京察考核结果为下下等,那无论何等官职的官员都必会遭到降级或罢免。
有文官便有些坐不住了,去大梁门跪请的心态也不时那么坚定,对那公正居中调停的高儒源的态度也有缓和的趋势。毕竟历来考核的主官是内阁首辅。
前朝这会到了君臣博弈的关键时刻,而此时的后宫也有大事发生。
岚才人发动了。
大概是禁足的那半年来她担惊受怕,吃穿用度上又跟不上,所以导致这一胎她提前发动的。满打满算,大概是怀了八个来月。
民间都有七活八不活的说法,所以她的这一胎后宫上下全都关注着,各自心里是如何想的,怕也只有自己清楚。
“皇后娘娘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