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站在巨人的肩膀(第二更,求订阅)(2/3)
422毫米粗32毫米长的瓶颈弹壳足以容纳2克发射药, 尽管比不上步枪, 但却可以让重达15克的1143毫米口径的子弹达到320米初速,对人型靶的有效射程接近500米, 几乎不逊于p1853步枪。
有了这种子弹,配合斯宾塞步枪,它们绝对是横扫时代的武器!
唯一的问题就是——黄铜太硬。
拿出几发紫铜弹壳的新式子弹,史密斯这位兵工厂的工程师,又一次提出了的建议。
“为了确保能够顺利生产,我的建议还和之前一样,我们目前应该使用紫铜弹壳,除此之外,没有别的选择!”
作为工程师的史密斯无疑是很负责的,直接指出了影响生产的根本原因。
“紫铜太软,而且容易过热,容易卡壳,弹壳非得用黄铜不可。”
无论是在对付高乔骑兵还是远征阿劳卡尼亚,就曾多次发生过步枪因为紫铜弹壳过热造成卡壳,所以朱先海才会坚持用黄铜弹壳。
“但是先生,挤压机在挤压引伸黄铜弹壳时,钢制的模具很容易受损,精度变差,眼下一套模具只能用200到300次,而紫铜却可以用上千次,按照一天生产一万发的速度,每天要换几十次模具。”
史密斯的解释,让朱先海想了一会,然后说道。
“既然是模具的问题,那就想办法解决它。”
话到嘴边,朱先海才反应过来,这个年代的刀具钢好像就是普通的碳素钢,挤压机的模具也是它,它的性能也就是比盖房子的钢筋稍好一点。
得,还是先想办法解决工具钢的问题吧!
工业是个系统工程。
跳跃式发展,根本就不现实。
不但工人需要培训,甚至就连最不起眼的工具钢,不仅限制了机器的性能,而且也限制了某些新发明。
所幸炼钢的坩锅是现成——这年月的机器厂,往往都是自己用石墨坩锅制造高硬度的碳素钢,用来生产刀具,这倒方便了朱先海试制新式工具钢。
他选择试制的是最“原始”的高速钢,这种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和高耐热性的工具钢,直到1898年才被美国人发明的,又称为锋钢,俗称白钢。它的配方和制造工艺都非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