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如此父女(2/5)
限也很低,六代大掌教也是明证,一旦大掌教弱势,则会被完全架空。
齐玄素改良之后,上限有所降低,下限有所提高。跟六代大掌教相比,肯定是加强了集权,此为集中。跟五代大掌教相比,则是实现了共和——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
之前的道门大掌教还略带几分君主色彩,比如大掌教夫人与太后何其像也。
大齐的圣人,大晋的官家,大魏的万岁,大玄的大掌教,齐玄素则去掉了最后的君主色彩,只要再打垮大玄朝廷,废掉大玄皇帝,也算是几千年帝制的掘墓人了。
天师和张月鹿大概没有想到,所谓帝冠落地竟然会应在齐玄素的身上,无论是制度层面,还是现实层面,都是齐玄素挖了帝制的根。也许挖得还不利索,但终究是先行之人。
所以齐玄素完全推出自己的改制方案之后,就有人断言,仅此一项,大掌教就能名垂青史了。
更不必说正面战场进展顺利,大掌教有望结束道门分裂,实现统一,这也是再造道门之功,就算自此之后大掌教再无功绩,只要不出大错,千秋万代之后的史书上也是要有一笔的,甚至是单开一页。
这便是多少帝王将相所求的名垂青史了。
齐玄素面上沉静,实则内心也是有几分飘飘然,时也命也,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他这次能推动改制,也是赶上好时候,说不得是奋七世之余烈,反正是落在了他的头上,师父到底是没有把握住机会。
当然了,七代大掌教还要感谢齐玄素,若无这个弟子收拾残局,他的后世名声也是不堪问了。现在道门要批判要反思,都会直指六代大掌教,没人敢牵扯七代大掌教,毕竟七代大掌教和当今大掌教一脉相承,你批判七代大掌教岂不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你想要干什么?
这点敏感性还是要有的。
齐玄素依次接见了前来参加三教大议的各地豪强,如张太虚这类能做次席的重要人物,齐玄素当然是单独接见,谈话内容外人不得而知。还有些一般人物,便以座谈会的形式一起接见,大家坐在一起,畅所欲言,对于正在筹备召开的三教大议有什么想法,有什么建议,尽可直言。
待到座谈会结束,五娘也正式回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