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年猪(2/5)
比其他地方要简单的多,不用蒸煮,也不用晾晒,纯粹就是用盐腌制:把肉切成十公分左右的方块;按十斤肉一斤盐的比例把盐放进热锅里翻炒,翻炒时加上花椒、辣椒、香叶和小茴香籽,盐炒至微微发黄即可;把凉好的盐和备好的肉搓到一起,要搓均匀,缝隙里也要涂满盐;找一个洗刷干净的罐子,在罐子底部铺一层炒好的盐,搓好的方块肉放入坛子码放整齐,码好一层撒一层盐,都装完就行了。
首先需要一个罐子,李前进说东配房里好像有一个。李恺翻腾半天才在角落里找到,罐子高三十多公分,罐口直径二十公分的样子,罐身椭圆,上面是蓝色花纹,许是年代久了,颜色暗沉了些。
李恺把罐子清洗干净,用卫生纸把残水吸干,放在阳光下晾晒。清洗干净的罐子虽然略显陈旧,胎色灰黄,但在阳光照射下却熠熠生辉,尤其是上面的图案,颜色青翠浓艳,很是引人注目。
“爷爷,这个罐子是哪里来的?祖传的?”李恺隔着窗户问东屋的李前进。
“啊?罐子?啥罐子?”
“就是你让我找出来的这个罐子,挺漂亮的,是咱们家老辈子传下来的吗?”李恺抱着罐子进了东屋。
“哦,你说这个东西呀,咱们家往上数八代都是猎户,哪有这东西传下来。这是你爹搞来的。”李前进看了一眼罐子说道。
“我爸?他从哪里搞来的,这东西看着可不一般呀。”李恺蹲在李前进面前。
李恺现在脑子里浮现的是一个骇人听闻的名词:青花瓷。不是李恺懂这个,实在是前世青花瓷的拍卖价格太恐怖了,达到“亿”为单位的元,而手上这个东西跟李恺见过的图片有八九成神似,不由得起了侥幸心理,万一呢。
不奢望是元青花,明青花也行呀,应该不是清朝的,清朝的瓷器图案都比较热闹,单一色彩的少。
自从“淘宝”得了那些东西,李恺对此类物品兴趣大增,没别的原因,这玩意儿放上十几二十年,是真值钱呀。
“那是六几年,记不清了,你爹也就十五六岁吧。那时候不止农村,城里也是供应紧张,大部分城里人都吃不饱饭,也饿死不少人。比较起来咱们这儿还要好一些,有山有水,勉勉强强的,还能凑活着活下去。咳咳,你爹小时候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