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庆贺(3/4)
一共……十六七个人吧,坐两桌,提前把桌子拼好,十一点半到。都记好啊,现在八点多,十一点半前到,去晚了可就没肉吃啦。”
“yes,sir。”众人领命,乔娜尤其高兴,因为李恺刚才没叫她“小尾巴”,所以李恺话音未落她就拉着李战兴奋地喊着“知道啦”跑了出去。
1990年的安城,虽然经过了十余年改开发展,也只能算初步繁荣,即使是在市中心的经济带。马路两旁的建筑,没有高于六层的,连这时候的商业中心安城商场、安城商业大厦、安城购物中心等标志性建筑也只是六层。政府街倒是有一座号称四星的安城宾馆是十七层,鹤立鸡群般的矗立在那里。
值得称道的是——干净,很自然不刻意的那种干净,或许是因为没有塑料方便袋、食品包装袋、碎纸屑迎风招展,再加上人流量少,所以让人有了这种感觉。
马路两旁是各种店面,卖衣服和食品的居多,很多店面门前都立着个黑色音箱,有半米高,循环播放着流行歌曲吸引顾客,声音很大,震耳欲聋。
这个时代的城市环境,很让人平和安逸的感到舒适。
出行的人都是采取公交车、自行车或者走路的方式,出租车也有,大多是浅黄色的面包车,真正意义上的轿车出租很少。
路上偶尔见到的小轿车也只有桑塔纳、拉达、波罗乃兹、皇冠几种品牌。
公交车是新型的“京通”牌客车,烧的柴油,启动时车后面“突突”冒着黑烟,像抽烟多了不停咳嗽的老头儿。
车厢里司机专心的在前面开车,一位售票员在车厢中间的通道里前后游弋,嘴里喊着“上车的请买票,上车向后走,注意脚下,请给老人和孕妇让下座”,并不时地报着站名“xx站到了,去往xx、xx的乘客做好下车准备,请站稳扶好,先下后上。”手里不停地收钱,撕票。
售票员背着一个斜挎包,材质是翻毛皮的,正面压印着“安城公交”的暗痕。包里面分两层,一层放钱,一层放票夹子。票夹子上是用皮筋固定的公交票,面额有一毛、两毛和三毛的(如果是郊县车还会有更高面额的),根据坐车距离长短购买不同面额的车票。这个年代的人还是比较简单憨直的,可能会发生逃票的事情,但不会有人谎报目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