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只好先拍个马屁(2/4)
农。
后来铁木业社散伙,木工组又独立出来,扩大规模,改名木器厂。
厂子扩大了,产品花样也越来越多,从最初的生产农具,门,窗,箱,柜,桌椅板凳等,发展到后来生产蜂箱,包装箱,木模板等。
还兼具木材厂的功能,厂里现有的大型带锯机,除了本厂自用,也对外加工、出售板材、线材。
增加工人的时候会给公社下辖各村分配指标,男工女工都有,不过再没有农转非的待遇,只是跟厂里有一份普通的劳动合同。
所以说,木器厂的所有工人,那都是地道农民。
再加上工人以夏山本村人员为主,这就让厂子具有了鲜明的“领地观念”。
一句话,这些变成工人的地道农民一直把厂子当做他们本村的东西。
同时也习惯了这种散漫自由的工作方式。
苏致祥想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把他们多年的习惯给硬扳过来,那是根本做不到的。
看着苏厂长就像要撤退的指挥部一样,各种文件散乱地堆放,有的还扔到地上,看样子准备销毁。
梁进仓拿起几张规章制度,遗憾的口气说道:
“苏厂长,您制定的这些制度,其实每一条都很有针对性,如果能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木器厂扭亏为盈完全没问题。”
这话,很有拍马屁的味道。
但是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何况,梁进仓这话也没错,苏致祥真的是深入考察、研究过木器厂的种种弊端之后,完全针对那些弊端制定的这些规章制度。
下了很大功夫,可谓煞费苦心。
他的失败就在于这些规章制度不但没有得到贯彻执行,反而在木器厂所有人眼里成了一个笑话。
苏致祥慨然道:
“咱们都看明白了,问题的根源在于他们的领地观念,但是我们不可能改变他们多年来固有的思想观念,改变不了他们的狭隘啊!”
很明显,梁进仓的这个马屁,让苏厂长又开始讨论厂子的问题。
这就是个进步。
梁进仓知道,对于此刻灰心丧气,陷入失败的痛苦当中的苏厂长,绝对不能说否定他的话,而是要鼓励他,肯定他。
这样才能让他愿意听自己说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