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第64章【活灵活现】(2/5)
据说就这么一千字,大明准公务员们要在『露』天的考场写一整天,亏昨天没中途雨!
就是这内容,叫文哥儿有点纳闷,横看竖看都没看出什么有用的观点。
他的小眉头皱了起来,莫名有种吃到难吃东西的觉,甚至还有一点点熟悉的味道。
文哥儿左思右想,很快对号了:这就是他看《大学衍义补》前几卷的验吗?!看似写了很多正气凛然的大道理,仔细一琢磨又现什么都没讲!
人老丘写着写着还渐入佳境,慢慢地变有意思起来,这篇策问篇幅才一千字,根本没来及变有意思!
王华已经看完三篇策问,转头瞧见儿子一张小脸皱巴巴的,由挑眉问道:“怎么?你觉好?”
文哥儿客观评价:“文章写还错。”
就是没啥灵魂。
属功过的普通水平作文!
想扣分吧,找着点;给高分吧,又太值。
文哥儿左看右看,见旁人都没空注意他们父子俩,偷偷『摸』『摸』地凑到王华耳朵边把自己的想法囫囵着讲了讲。
这必须说悄悄话!
能叫旁人知道他在对卷子指指点点!
万一他指指点点错了呢,那多没子!
王华已经粗粗地扫过一遍,自然知道卷子的优缺点。
确实是份没什么亮点的卷子。
事实这才是殿试策问的常态,有时候观点过奇或过锋利,反而会让读卷官和阁老们喜,直接就把你筛除出一甲候选名单。
那样的话,你连被拿到御前读卷的资格都没有,更别提拿到状元、榜眼、探花这些风光名次。
所以对那些并非天纵奇才、没有把握考才华打动读卷官和阁老们的考生来说,与其求奇求险,还如求稳。
这种“锋芒毕『露』比歌功颂德”的心态在一定程度削弱了殿试的重要,到后来殿试几乎只是走过场,几乎失去了选拔人才的功能。
毕竟大家都是抱着求稳心态写那些陈词滥调,文章观点日趋同质化,最后选谁当状元是选?
过王华头一回担起读卷官的重责,对这活儿还是很重视的。
哪怕这些策问大多没什么意,他还是很认真地试着从中间挑选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