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探班(5/8)
王熙凤死的时候,愿望是回到金陵,然而她只是被草戈裹尸,弃之荒野了,这时候响起了陈丽唱的《聪明累》,伴随凤姐生前身后情状的交织,不免让人唏嘘。
而后镜头切换到茫茫雪地荒原中,贾宝玉一身破烂紫蟒,踽踽独行。
虽然凄凉,但是这才是真正忠于原著的改编,而89电影版却完全照搬续书,在层次上明显就落了下风。
另外87版《红楼梦》剧组为了更好地遵循原著,还原当时的社会风貌,剧组还组成了一个二十人的红楼顾问团,专门在大局上把控,这些人有的是红学家,有的是建筑学家,有的是民俗学家,有的是当时分管相关领域的领导,可以说,他们是剧组的总掌舵人,从根本上保证了87版《红楼梦》的水准。
为了更好地呈现书中描写的人、物、景,剧组不辞劳苦地全国各地选演员,不问身份背景,只要形象性格符合书中人物,都会想尽办法拉进剧组,这些演员在当时来说,籍籍无名,但最终因为一部《红楼梦》,互相成就,这在后世拍戏就要找大牌一线的影视圈,是不可能的事。
剧组为了选最合适的景,也是全国各地辗转,而不是随便搭个摄影棚完事,为了给后代留下可供参考的实物,剧组最终花了在这个年代来说不菲的价钱,在河北某地落成了荣国府、大观园等建筑,直到几十年之后,依然在影响世人,这是后来拍完一部电视剧,就拆掉摄影棚的剧组不可能相比的。
其次,正式开拍前的集中培训更是开了中国影视圈的先河,从最终成片的效果来看,这也是极其重要的。
后来许多电视剧只要演员到位,一人一个剧本研究几天,或者干脆现场背,或直接弄个提词器,又或者直接让演员张嘴“1、2、3、4、5、6、7、8、9”的狂喷,这样就敢拍。
87版《红楼梦》可不是这样的对待表演工作的,剧组的所有演员都是全国各地去找的,几乎所有人都不是科班出身。
王福林导演这样决定,遭到了无数人的反对,可他依然坚持,只要是因为这样的人可塑性强,没有太多的套路。
在演员招齐后,剧组也并没有急着分配角色,而是对这一群小演员进行了为期三年的培训,三年啊。
后来的电视剧组,三个月有吗?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