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三战淮南(4/8)
的良机。他说服马岱后,也深夜从濡须坞口撤军,同时下令放弃已经攻破的淮南诸城,立刻往合肥解围。
此时正是初秋时节,汉军战马秋膘正肥,又刚好有十来天没有下雨,可谓是秋高气爽。汉军奔驰在平地之上,正好发挥出闻名天下的神速。孙权早上才发现汉军撤军,而到了中午,杜畿等人就已经出现在合肥的堰坝下了。堰坝上的吴军围困日久,确实没有做好迎敌的准备,很多人还在营中休整,不及列阵,就被汉骑冲下堰堤。
杜畿占据一处营地后,双方立刻按计划行事:马岱率半数士兵固守遇敌,而他则率另外半数立刻开始挖掘堤坝。到当天深夜,吴军数次试图抢回营寨,又数次被马岱挫败。而汉军则成功挖开大堤,万千波涛顿时从缺口倾涌而出,化作洪水席卷而下,将周遭土地灌成一片泽国,不少吴人随之卷走不知所踪,而原本包围合肥的楼船巨舰,多数因水位下降而迅速搁浅,只有小船得以回到施水之中。
只是汉军的行动也就到此为止了,堤坝溃散后,合肥周遭尽是泥沼,已不适合两军对攻厮杀,尤其不适合骑兵奔驰。但秋季到来后,吴人也不可能再次使用水攻合肥的战术,让他们顶着巨大伤亡破城,显然也是不可能的。双方都深知,这一仗已经无法再继续下去,于是也就不再做更多的交战尝试。
等到八月上旬,吴人将搁浅的楼船尽数拖入施水后,他们也不再停留,在汉军的注视下缓缓退回濡须坞。这也意味着今年的汉吴交战,终于告一段落了。
吴军从三月(公元222年开始合围合肥,进而展开水攻。吕蒙以三面筑堤围困,看似无懈可击,可纵观整个淮南战局,形势还是极为微妙:此时合肥城内虽有诸葛亮坐镇,但守军仅有五千人,绝非是汉军的真正主力。究其根本,是因其余汉军分为两部,一部由杜畿带领,驻扎在六安左近,一部由马岱率领,留守大本营寿春。两者一西一北,如同窥山之虎,令吴军如芒在背。
在吴军合围筑堰之时,诸葛亮便与两部传书布置,以为吴军以倾力包围合围,其势虽大,其围虽严,但想要破城,却非要数月不可。此时吴军坐守长围,已如死物,汉军大可批亢捣虚,纵兵于历阳、龙舒等地。一旦能迫吴人分兵回救,汉军无论是径直回军解围,还是在半路设伏打援,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