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第八十八章(3/5)
绝交,同袁绍曹操算是结了盟。这样的盟约是松散的,迫于形势而结的,不具备任何道义上的效力,因此想要维护它就需要小心翼翼。
刘备会不会出手去救青州,郭图觉得,济水以北的这些青州土地,刘备也许估量自己的实力,忍一忍算了。
但袁谭打到北海的时候,这个尖锐矛盾一定会跳出来:如果刘备不救北海,那么徐州便会与袁谭的势力接壤。
袁谭看起来是一个野心永无止境的人,但在郭图眼里,他更像一个孩子。
这个孩子迫切需要父亲的肯定与嘉奖,但父亲的注意力似乎全在幼子袁尚身上。
为了争夺父亲的目光,以及袁家未来的继承权,这位袁家的大公子会不惜一切地进攻,再进攻,直到他的战马撞到山脚下的巨石上,他才会意识到,他总有不可战胜的敌人。
夏天很热,但粮税的事要忙起来了。
她督两郡的军事,也就是说,这两郡的粮赋一部分要拿来供应她的军粮。
为了这个缘故,田豫每天开始疯狂揪头发,一边计算各地的人口与田地,一边开始紧锣密鼓地安排秋收时当地的粮官。
琅琊郡的士族跑了不少,现在麻烦显现出来了。士族子弟经常会在家乡出仕,找一点事做,一边历练自己,一边想方设法刷点美名,哪怕是袁绍那种四世三公出身的顶级世家子,一开始也得做个县令。这些地方士族家的子侄与旁支构成了地方基层系统,下乡带人去收粮之类的基层官吏,都是这种出身的人在做。
现在琅琊郡的士族大批逃难了,就导致了基层的粮食收不上来。
当然老百姓的粮食不会揣进自己口袋里的,总有人收粮。
比如说山贼,比如说流寇,比如说他们自己都不认得的别的地方的豪强,秋收时突然冲过来,抢一波就走。
反正这个粮是既进不了老百姓的口袋,也到不了正规军的粮仓里。
“我懂了,琅琊郡的流寇,子义来留心。”她说道,“若有流寇逃到其他郡县去,你也照追不误就是。”
太史慈思考了一下,“既是流寇,总会越境……”
“那也没关系,你照追就是。”她说,“我去同臧霸打一声招呼,至于北海,国让为我写一封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