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第三十一章(3/5)
度,“你看,我们很重视军纪”。这些士人见到她这么个少年,多半也不会想上前攀谈,最多也就是客气地点点头就罢了。
意外出现在她即将走到士人营地的尽头,也就是沂水旁的那一片树林时,风声突至眼前!随之响起的还有一声惊呼!
平时射箭次数多了,自然能听出锐器与钝器在空中的区别,因此她一伸手,一根细细长长的筷子就落进手中。
……到饭点儿了吗?
但这还没完,她刚握住那根筷子,还没看仔细,“砰砰砰”地,又是几根筷子飞过来了!
……她没躲闪,任由这几根筷子飞到她身上,再噼里啪啦地掉一地。
顺着方向望过去,一个十二三岁的小男孩手里拿着一把制造得十分粗劣的玩具弩,面如土色地望着她。
她走了过去,那孩子的脸色越来越白。
“吓到将军,是我的不是,”熊孩子看起来很是紧张,还是端端正正行了个礼,“请将军勿要怪罪。”
她仔细打量了一圈,这孩子是士人出身的打扮,身后的帐篷马车也验证了这一点,虽然不是那种百十来骑前呼后拥的豪门,但也绝对不算寒门。
“这是什么东西?”她指了指他手中的那架弩。
于是熊孩子下意识的将它抱在了怀里,“路上无事,做着玩儿的。”
“哦,”她说,“你那些同伙都跑开啦?就剩你一个人。”
他眨了眨眼,“什么同伙?”
“若是没有其他人在,”她有点纳闷,“刚刚那一堆筷子同时飞出来是怎么回事?”
熊孩子看了她一会儿,很小心地,将怀里的那架弩拿出来,在她眼前晃晃。
“……你用这架弩,一连射出了一串的筷子?”
熊孩子点点头,“这弩校不得准,故而惊扰了将军。”
“……这是你造的?”她机械地又重复了一遍。
然后这个十二三岁的小男孩就点了点头。
在汉朝的律令里,人人皆可佩剑佩弓,但无故不能藏甲藏弩,因为弓和剑这种东西要长年累月的训练之后才能有所作为,普通人拿一把剑自然也能上街搞搞破坏,吓坏路边小朋友,但很快就会被国家机器请去考察监狱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