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第二十一章(4/5)
……但如果与此时的粮价比一比,似乎也没那么便宜了。
“那粮价究竟多少?”一个街坊听了李二这样声情并茂的讲解,不禁问了出来,“前些日子我听说竟要三千钱一石?!”
李二摇摇头,“再猜。”
“……五千钱?”
“再猜。”
“难道已至万钱?!”有人这样惊呼。
于是李二伸出了一只手掌,摆了一摆。
“五万钱?!”
“五十万钱!”
这一条街上所有人加在一起,未必能凑出五十万钱……其中羊家还得拿个大头。
“五十万钱,”李二诡秘地摇摇头,“有市无价。”
五十万钱的奴隶应该是什么样的?谁也想不出来,但再愚笨的人也能意识到,长安城里已经见不到新粮了。
大家私下里互相会易物换物,用一匹布换两斤粮,又或者用半钧粟米换两斤肉,羊家的猪已经全部都宰杀掉,趁着今岁不下雨,特别干燥的好时节晒成了腌肉,没人去问腌肉什么价,街坊们一致认为价比黄金。
陆悬鱼曾经算过一笔账,当粮价叫到五十万钱一斛时,哪怕支付的全部是董卓的小钱,那也差不多有500公斤铜钱了,用30公斤粮食换500公斤的铜,这明显是很划算的买卖。
但没有人会卖自己的粮食,因为董太师从两个方向将这条路给堵死了。
他先是在这个歉收之年大肆囤积粮食,运进了自己的郿邬里,市井间不太恭敬的传言称,郿邬积谷足为三十年之储。而后又下令司隶校尉刘嚣大肆捉拿违法犯罪或者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包括但不限于“为子不孝,为臣不忠,为吏不清,为弟不顺”的人,投机倒把的人,囤积居奇的人,卖粮时订高价的人,不想收小钱的人等等。
唯一的那点慈悲则是董太师不会抓饿死在街上的人,每天清晨陆悬鱼出门去都亭侯府打卡签到时,都能在路边看到几具,晚上基本会被小吏们清理干净,待到第二天清晨再换一批新的。
那些不肯死在家里,非要饿毙在路边的长安百姓越来越多,多得令贵人们也感到头疼。
到了九月间,董太师似乎也听说了这座都城里发生的一切,并且做出了一点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