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斯匹次卑尔根(7)(4/5)
设始终落后于世界性港口,何况它的大部分运量用于供应咖啡、大豆等巴西自由产品的运输,在冷库方面几乎没有投资。
“黄宣,我查到有一艘冷藏船停泊在桑托斯港,应该还没有装运。”洛林这时提醒道。
张荣还黑着眼袋等着自家小boss发话,黄宣看了他一眼,语气也有些不满的道:“港口内有没有冷藏船?先把货装上去再说。”
“有倒是有。”张荣不明白的道:“装货很花时间的,桑托斯港现在的效率是1分钟30标准箱,而且要收200美元的装卸费,如果用冷藏船装货,不如等货到港后先别卸,等我们联系好冷库再说。”
黄宣一时语塞,他总不能说根本就没有货船到港吧,这时他开始觉得找张荣是个错误了。
闪开对方奇怪的神色,黄宣稍显尴尬的道:“那就先这样吧,你找个人给我带带路,等货到港先放在那个5000吨的冷库中,剩下的就留在船上吧。其他的事情你就不用管了。”说完他就借口有事急匆匆的走了。
之后几天,都是洛林在工作,不得不说,“未来机械”的效率的确很高,黄宣只需要租用空的集装箱,洛林就会按照重量体积将货物装入其中,甚至还可以随时对付海关人员的抽检——在对方打开集装箱的时候瞬间换成货单上的商品,所消耗的也不过是每吨几度的能量,令黄宣惊叹不已。
黄宣不得不自己联系了两艘3000吨的冷藏船中,将万余吨的鲸体和鲸肉肉通通装入集装箱,再塞入了冷库和冷藏船中,少量的海蜇虾与鱼类则随便寻了两个冷库存了进去,至于海关进口信息,有洛林在,这些还是问题吗?
ps:有不少读者留言提到邮票的时间问题,认为崭新的邮票拿回现代会遇到年代问题,甚至被认为是赝品。因为会涉及到以后的情节,在这里解释一下:首先,邮票是真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一个专家不可能因为一个古董或者邮票保存的过好反而认为这是赝品,更不可能就此推测有人进行时空走私=。=
那么排除人的主观因素,也就排除了对比鉴定的手段。可以确定无疑的使用的科学的判断方法是很有限的,c14的误差在50200年,可以不予考虑。印刷品的判断除了诸如进行墨水比库对等方式外,可以化验纸张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