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家丁(3/6)
一成三。
然后总兵下面的参将、游击、守备、都司、千总等一级级军官,也是要吃饷的,一级级的吃下去,吃了七百多,所有军官们吃的空饷足有一千二百余,基本上就是吃了三分之一的空饷。
而这,几乎是所有人都知道的潜规则,大家都如此。
而除了吃空饷冒领名粮外,向来还有所谓的公费名粮,这是用于营中公用的款项,比如军服、校场、公署等的修缮等,领饷及报销时的开支等等。
这笔公费名粮,按惯例是直接从士兵的饷钱中扣,王之仁前任总兵就是扣公费粮一百五十名,直接扣了一百五十个兵的饷粮做为公费粮。
做为总兵官,除了薪俸银外,也还有蔬菜烛炭银(生活津贴),心红纸张银(本是办公费用)等,不过总的来说,摆明面上的正式收入太低,就算加上这些补贴等,也没多少。
武将们手里有兵,自然要贪,既吃空饷,还要克扣摊派公费粮,甚至趁着混乱时局,还会带兵抢劫、摊派征粮等。
反正有兵就有权,有权就能弄到银子。
大明的军队烂,可以说饷这事就是大问题。
王之仁统领的浙江兵马,账上是两万五千,但实际上三分之一兵不到,真正能打的更少,也就几个营头。
其中装备最好训练最足的是家丁们。
崇祯还没上吊时,各地官军的就欠饷严重,弘光即位后,更是乱了套,反正现在王之仁仗着手里有兵,都是直接把该上缴的税粮,直接扣留部份下来,然后再直接在防区里摊派加征,或向地主士绅、商户们募捐。
没有一个合法正式的粮饷渠道。
都是军队自己想法弄钱,而他们手里有刀,能想的办法可就十分简单粗暴了。
至于怎么弄钱,弄到多少钱,这完全是烂账,甚至弄到很多钱,也大多都进了各级军官口袋,底下士兵依然拿不到多少。
就是一个恶性循环,最后兵成匪。
朱以海现在虽即位监国,可实际上也就是个草台班子,根本没有什么能力系统性的解决养兵军费。
不过他还是希望一步步走上正轨。
吃着咸鱼就红薯稀饭,他直接提出关于家丁这个问题来。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