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新军(4/5)
,但好几个人上来,都没法把八力弓拉满。
王相只好让人又取来了四五六七力的弓,让人一一试。
招兵,最基本的就得年轻、健壮,若是连基础的体力都没有,那还当什么兵打什么仗?
试了半天,最后能过六力弓的少之又少,八力的更是九牛一毛,大刀和石锁这两关,也绝大多数连基本级都弄不起来。
老朱看的忧心忡忡,大明子民的身体素质有些堪忧啊,一个个面黄饥瘦,很少有看到胖子,而且普遍身高都偏矮,明显是营养不良。
“殿下,要不要放宽点标准?”吴凯问。
“宁缺勿滥,最好是三十岁以下,身高五尺以上,没有身体残疾的,最好没有夜盲的。”
停顿了一下,老朱又加了一句,“那些脸皮白净、行动伶俐、看到官府的人也毫不顾忌的人,都不要。”
这其实是当年戚继光招兵的标准,那些人都是市井之,十分油滑,关键时候靠不住会开溜,甚至会拉着其它人一起溜,所以戚继光招兵首选黑大粗壮、皮肉坚实的乡野老实之人。
甚至他后来招募的义乌兵,还都是一群矿工,这些矿工既贫困,又长年呆在矿下,有极强的忍耐力。
海门卫和海门协营的兵,好多都已经不是军兵了,他们是码头工人、富家护院、地主随从等等,老朱其实并不想要这些人。
老实巴交的农民才更可靠。
尤其是那些什么卫所军官、地主豪强、商贾士族的年轻子弟,老朱更不想要,好在那些人也不愿意让子弟来冒这个险。
虽然也有些年轻人比较热血请求入伍,最后老朱亲自面试一番,却是让他们都留在自己身边充当书吏、侍从等,他身边现在也确实需要这样的人。
“殿下,银子发光了。”
王相过来报告。
两万多两银子,小半天功夫就全花光了。
海门卫和海门营的赏银,就发了八千多两,这还是因为空额很多,要不然卫所五千六百军,协营三千兵,这就得一万一千六百两了,现在发了一半多点,八千多两。
然后招兵,一人二两安家费和一两行粮,招了大约三千人,剩下的部份则跟商家购买了布匹、鞋帽和粮食等,直接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