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党同者联兵(4/5)
,去插手繁琐的防务安排。
所以每有军议,他都是着唐盘、殷鹏二人随晋龙泉代表乡营过去,他则能将除了出战之前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养精蓄锐、修练武道以及督促乡营将卒操练。
要不然,街市这边的简易防垒,每天巡查几遍,再盯着各个角落的查漏补缺、加强、加固,就得将他所有的空闲时间占去。
他现在就可以完全不用管这些事情。
然而他这时候却没有办法静心去练刀枪或去督促乡营将卒操练。
建和元年即将到来的大祸,他现在基本能判断与赤扈人联兵伐燕、最终引狼入室有关。
徐怀相信这一小段文字所揭示的历史走向,并非无法扭转,关键是如何扭转?
想办法破坏掉蔡铤等主战派的联兵伐燕计划吗?
这并非不能办到。
毕竟王禀刚才也说了,除他之外,朝中还有不少大臣反对联兵伐燕,只有态度没有他坚决,而官家(皇帝)也还没有下定决心,还在左右摇摆中。
换作之前,徐怀或许就会从这个方向去努力,但看到桐柏山里的匪情愈演愈烈,他则犹豫了。
照既有的历史走向,陈子箫得等到建和元年之前才会成为大寇,但此时陈子箫就已然成了大寇,手下有七八千兵马,短时间内还将继续膨胀下去。
这一切是什么照成的呢?仅仅是郑恢等人在幕后推动?
徐怀这小半年来看到的一切,叫他更透彻的理解什么叫“时势造英雄”,又或者说“风口来了,猪都能上天”?
说白了,不是陈子箫命好,也不是郑恢暗中谋划有功,更为根本的乃是时势使然。
桐柏山内部长期积累的矛盾便是时势,郑恢、陈子箫这些人只能算是火星。
即便没有郑恢在幕后掀风搅雨,等遇到下一个偶然性的渲泄口,也必然会爆发出来;即便陈子箫不能成为大寇,时机到时,也必然有第二个陈子箫趁势而起。
这时候徐怀也就不会认为建和元年即将到来的亡国大祸,根本原因是在联兵伐燕上了。
一定要究其根本,一是赤扈人在漠北的崛起已经势不可挡,二是大越内部的隐忧又太多,朝堂诸公乃至乡野宗族却醉生梦死,还以为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