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当年的约定(2/3)
年那样比着齐爬上旋转台,而是直接坐着电梯上来了。
找到一处靠边的座位,两人点了菜,一边聊着,一边俯瞰着省城夏夜的璀璨风光。
余海东不但跟薛家良一起创办学生公司,他们俩还是室友,并且毕业后一直保持联系的同学。在高新区产业园区招商中,余海东还给他介绍了两三家生产电子产品的关系客户,落户到平水县的高新区。
以前薛家良来省城办事,只要时间允许,他都会跟余海东聚聚,两人天南海北乱侃一气。
这次显然不同了,余海东还是那位成功的人士,而薛家良不再是政府官员了。
计算机系的高材生薛家良,在大二的时候,就在学习崭露头角。不但勤工俭学,还和余海东悄悄创办了一个两人的公司。为此他们搬出寝室,在外租了两间地下室,面向社会招揽维修电脑、倒卖电脑耗材等小生意。
正在两人为将来创业做准备的时候,他们也迎来了毕业季,薛家良的女朋友执意让他报考了田教授的研究生,而余海东则选择继续创业。
最后,两人算完账后,余海东给了薛家良一笔钱,这家公司以后就归了余海东。
薛家良当时没要这笔钱,他说:“钱就算了,说不定哪天我混不上饭又回来找你了。”余海东说:“兄弟,这家公司永远都是咱们俩人的,你想什么时候回来就什么时候回来。”
就这样,余海东毕业后没有回家乡,而是留在了省城继续创业,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薛家良便成为省内外知名专家田书韵教授的一名研究生。
谁也没想到,时隔多年,薛家良当时的话一语成谶,他辞职重新回到省城,尤其是看到对面余海东越来越发达的时候,他内心的感慨颇多。
几杯啤酒下肚,薛家良似乎找到在地下室和余海东创业时的感觉,他说道:“哥们,我现在特别怀念咱们住地下室的日子。我记得你当时接了一个电梯编程的单子,你说你心里没底,问我能不能搞定,我说没问题,我愣是两天没上课,到第三天的夜里搞了出来,结果人家还挺满意,给了咱们一笔钱,咱俩高兴死了,以为这是一笔大钱,现在想想,他们之所以用学生,就是因为省钱。”
余海东也说道:“是啊,那是咱们公司最值得骄傲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