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一个新的时代(3/4)
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庙号太祖,葬于孝陵。
谥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出于人。
这个由由礼部官员根据君主“行之善恶”或“行之大细”,使用的一至两个字,足以概括先皇朱元璋的一生。
好在那些口蜜腹剑的文人不敢在此时冒出头来,意见一致地给太祖爷上了这么一个褒赞到了极致的无敌谥号,使得众人皆大欢喜。
而庙号就很简单了,始取天下者曰祖,高帝称高祖是也,始治天下者曰宗,文帝称太宗是也。
不过一样的祖,太祖和高祖也各有讲究。
白手起家、自摸胡牌或者一统天下、力挫群雄、建立帝国,两者居其一即可晋身前者。
在子承父业或偏居一隅之间,满足其中一条就被认定为后者。
太祖爷朱元璋,以聪明神武之资,抱济世安民之志,乘时应运,豪杰景从,戡乱摧强,十五载而成帝业,崛起布衣,奄奠海宇,西汉以后所未有也,显然正是对太祖这个庙号的完美诠释。
七日之后,先皇出殡,至此葬礼彻底结束。
国不可一日无主,尤其先皇驾崩之际,加之数十万大军孤悬在外,正是政治敏感时期,所以新帝朱标不得不及时登基,灵前即位,这是稳定朝堂的必要条件。
这之后新帝朱标虽然接管了权力,也明确了君臣名分,但是从严格意义上讲,他还只能算是“代理皇帝”,因为他还没有经历登基大典,这一必要的程序。
而先帝的守孝期太长,按照礼法祖制,需要经历二十七个月,即民间所谓的三年丧期,不过为了照顾皇帝这个职业的特殊性,人们发明了“以日易月”,以二十七天代替二十七个月。
换而言之,皇帝的守孝期为二十七天,新帝朱标在守孝期间,礼部官员就要着手准备登基大典,包括挑选吉日。
一般情况下,大行皇帝丧期一结束,新帝登基仪式要尽快举行,毕竟完成登基大典,新帝才算正式登基,名正言顺地成为这方山河之主。
儒学思想认为,为了表达孝道,在守丧的三年之内,儿子不能随意更改父亲生前立下的规矩,否则就是孝道亏损,这其中也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