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第 54 章(1/16)
大年三十,各家贴对联、包饺子,男女老少都乐呵呵的。小孩子们也被要求忌口,大人也不许打孩子。走到哪里,看见的都是笑容,听见的都是祝福的话。
大队安排人写对联,各家拿工分或者钱物换回去。再穷的家门,也要贴上红对联,喜庆又热闹的。家里有丧事的,不能贴对联,或者只能贴蓝白色的对联。
程如海跑来问程蕴之和程如山:“爹,弟,咱家贴不贴?”
按说平反是喜事儿自然要贴的,而且逝去的人已经那么多年,过了孝期也不兴继续守孝的。只是程如海寻思,这样的大事儿,问问爹,也显得自己诚意。
程蕴之道:“祭奠先人,举行仪式,大家心里缅怀就行,不用影响过正常日子。贴吧。”
大儿子有改过的态度,一家人能和和气气一起过年,程蕴之心里很高兴,觉得又回到大哥和自己年轻的那时候。
吃过晌午饭,程蕴之和程如山把今年新准备的祖影拿出来,上面是先人们的名字,都是程蕴之带着文生一笔一划写上去的。
文生负责挂上祖影,上香,然后捞一大碗小米干饭,插上一根杏树枝,挂上铜钱、红布条等,再把煮熟的红枣点缀在干饭上,非常漂亮。还要做上供的供品,按照规矩要十几个碗盘,有鱼有肉有蛋饽饽。
当然这是讲究又有条件的人家,没条件的也只供上几个饽饽一碗清水拉倒的。
早些年一直反封建破四旧,加上物资缺生活差,祭祖、上供之类的基本都省了。文化运动时候更简单,墙上挂张伟人像,一家人拿着红宝书早上请示,晚上汇报,然后坐下吃年夜饭,这叫过新时代革命年。
乡下干部执行力度不同,自然也有差异,一般刚开始严格些,后来就恢复了。或者跟领袖请示汇报,顺便把祭祖的事儿也汇报上,表示领袖已经知道,可以祭祖。只要不是一口吃的也没有,上供祭祖的风俗家家户户都会保留下来。
布置好供桌,女人们做饭包饺子,男人们带着男孩子去祖坟地上坟,流程是压新纸添新土敬酒放鞭炮,邀请先人回家过年享受供奉。
程如海带着俩儿子跟着上坟,还把过年的面、肉菜蛋拿过来,让刘红花带着打碗儿来这里一起包饺子帮忙做饭,既然想一起过年,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