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医院黑幕2(3/4)
水可以治好的问题,到了大医院就要一个星期。
而且这种方案,得到了大部分医院的认可,很快就达到了共识。拖延治疗时间,增加病人治疗成本,这只是他们常用的手法之一。
其二,很多医生在开方子的时候,尽可能地觅药价高的开。医院也给主治医师名定了一个原则,妇科病,多开消炎药。现在哪个女的没个这样那样的炎症?哪怕是个好人,到了医院,她就是个病人。消炎药又死不了人,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其三,老年人,多开滋补类的药品。现在人民的生活条件好了,哪个老人不怕死?补药吃不死人,能开多少就开多少。不要怕没有人买单。
其四,对于需要手术的病人,手术中涉及到的药物材料能用进口的,别用国产的。问题不大的也要告诉他会死人的。尽可能把问题说得严重,哪怕是割一个包皮,医院方也会事先声明他的免责条款,割死了与医院无关。
……
杨咪记在本子上的,大概有二十几条,这些还不止,一般病人在手术之前,医生都会暗示病人家属要送红包。有些胆子大的医生,甚至会明码标价,这个手术你必须给多少钱,否则无法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尤其是生小孩的时候,医生通常都会向产妇家属索要红包,如果生个女的,八百一千不等,生个男的,二三千不等。
听了杨咪的这些汇报,张一凡虽然有些愤慨,但是脸上的表情还是平静如水,让杨咪看不出任何变化,她甚至不知道张一凡有没有听进去。
而张一凡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正是因为这些不正之风,助长了他们的气焰,才导至了现在的市民看病难。
看来要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从医院内部着手。如果说凭东临市现在的经济水平和条件,绝对不可能普及医疗保险。但是要想真正解决广大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只怕还得从其他途经想办法。
杨咪告诉张一凡,自己本来想带那个副主治医生来市长家里的,但没有征求张一凡同意之前,她也不敢把一个不认识的人鲁莽地带到市长家里张一凡就道:“你明天找到他,等我的电话。”他说完之后,又端起了杯子。杨咪立刻就起身,向张一凡提出告辞。
等杨咪走后,张一凡就躺在沙发上,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