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甲兵四千向神都(五)(2/8)
本是一支独大的,蹇硕在时,连何进都得听从蹇硕的命令,可却终究因宦官这个阶层的依附性太强,名声也太差,加上张让、赵忠等存有投机心态,结果蹇硕一死,形势顿时就变得对宦官大为不利。
士人与外戚这个联盟所掌握的军事力量已经稳压宦官了,那么即使在这个时候以武力诛宦,士人与外戚也是稳操胜券的。
所以,袁绍有此一说,所谓“部曲、将吏皆英俊名士,乐尽为命”,这显然是在恭维何进了。
而之所以在灵帝下葬、刘协改封陈留王后,袁绍挑选这个时机,又劝何进诛宦,却是因为两个缘故。
首先,灵帝下葬时,何进警惕会再发生“蹇硕召他入宫,想谋害他”那样的阴谋,所以自称有疾,不入宫陪丧,也不送灵帝的棺椁出陵,——由此可见,何进虽对诛宦一事一直犹豫不决,可他对宦官实际仍是十分忌惮的,这就有了再劝何进诛宦的主观基础。
其次,灵帝已然下葬,董重、董太后也已经相继身死,刘协被改封为了陈留王,今天子刘辩的皇位现在看来已经稳固了,没有竞争对手,也没有潜在的威胁了,而同时经过一系列的洗牌,如袁绍所说“现今将军兄弟并领劲兵”,士人与外戚掌握的军事力量也已经能压制宦官了,那么也就是说,现在又有了再劝何进诛宦的客观基础。
“将军应该一举为天下除患,以垂名后世”,人皆有好名之心,何进亦是如此。
他本就忌惮宦官,现今刘辩的皇位既然已经稳固,换言之,他大将军的位置也算就此稳固了,而且随着发展,形势也已开始变得对宦官不利,袁绍又一再地进言,请求他动手诛宦,不断地给他施加压力,又再加上这点好名之心,他这次终於意动,松了口,同意了袁绍的请求。
可虽然是同意了,却也只是同意了一部分,袁绍想要的是“悉诛诸宦”,袁绍想把所有的宦官,不分大小,全部杀掉,以报士人两次被党锢的血海深仇,可何进却没有这么想,他不想把宦官全部杀掉,试想,那么多的宦官亲戚、子弟、门客在朝中、州郡为吏,如果把宦官全部杀掉,他何进岂不成了“宦党”的公敌了?他岂不是从此之后就被牢牢地绑在士族这条船上,不得不听从士族的摆布了?故此说,对何进而言之,只要能把宦官们赶出宫城就可以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