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几事不密则成害(5/7)
没有黑手,堂上诸人谁都不会相信,——只凭元城或魏县的一个或几个大姓,他们没胆子干这种事。
王淙、康规也都想到了这一点,而且他两人也隐约猜出了背后指使之人可能会是谁,只是他两人不如尚正清节直道、砥砺名节,心中存有顾虑,因此没有开口提出这个疑点。
荀贞瞧了他两人一眼,笑问尚正:“以卿看来,如有背后指使之人,则此人会是谁?”
尚正真的是名如其人,是个“崇尚正直”、刚正无畏的人,他毫不犹豫地说道:“郡中敢行此事者,唯有一家。”
“谁家?”
“本县赵氏。”
“不可胡言,赵氏乃赵常侍之族,国家重之,其族中仕朝堂、州郡者众多,可谓满门青紫,又岂会犯国法,触汉律,行此恶事,犯劫粮重罪?”
赵家出仕的不止赵忠一人,在赵忠的提携下,赵氏族人里很多在朝中、地方为官,就不说县令长、郡丞、郎官等等千石以下这一级了,为二千石的就为数不少,因而荀贞说赵家是“满门青紫”,公、侯、将军紫绶,九卿、中二千石、二千石青绶,能配青、紫的都是高官贵人。
“明公初至郡时,梁期无吏迎,郡朝无吏迎,此背后即是赵家之指使。”
这件事大家心知肚明,但尚正是第一个说破的。
他当时吏职低微,只是时曹的一个书佐,消息渠道不灵通,不知道荀贞何时上任,因此没来得及主动出迎,但王淙、康规当时却是知道荀贞到郡的,然因赵家之故,他俩虽没请假,留在了府中,却也没有主动迎接,此时闻得尚正说破这一点,他俩人俱面现羞愧,不安起来。
荀贞笑了笑,装糊涂说道:“我与赵氏无冤无仇,他又何必针对於我?”
“明公是皇甫公的故吏,皇甫公昔过邺县,奏赵家屋宅僭制,请朝廷没收,赵家因衔恨之,迁怒明公。”
荀贞默然,看了荀攸一眼。
荀攸领会他的意思,笑对尚正说道:“今劫粮案刚发,是何人所为尚不知也,主簿请慎言,……审掾已去元城,具体到底是何人犯下的此案,想必不久后就能真相大白。”
尚正怫然不悦,欲待再说,荀贞起身笑道:“行了两个月的县,着实够累。……,王卿,新来郡朝的那些各县士子可安排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